无机化学第九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时间:2025-04-02
时间:2025-04-0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九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本章
摘要§
1.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测不准原理 微观粒子运动的统计性规律 2.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薛定谔方程 用四个量子数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 几率和几率密度 径向分布和角度分布
3.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核外电子排布原则 元素周期表 科顿(F. A. Cotton) 轨道能级图 斯蕾特(Slater) 规则 4.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原子半径 电离能 电子亲合能 E 电负性
§1. 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
一.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二 测不准原理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三 微观粒子运动的统计性规律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
一.薛定谔方程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二 用四个量子数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角动量, 是矢量,是转动的 动量。其绝对值是量子化的: 与平动量相 比: 平动: P = mv, (KJ. ), 速 度 v 相同时, 质量 m 大的,动量 P 大。 转动: M = JW, J 为转动惯量 (同质量 m 相关) , W 为转动角速度。 在多电子原子中, 电子的能量 不仅取决于 n, 而且取决于 l. 亦即 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由 n 和 l 共同决定。 单电子原子:
多电子原子: 为屏蔽系数, 其值的大小与 l 的 取值相关
3. 磁量子数 m 例题 1. 推算 n = 3 的原子轨道数 m 取值受 l 的影响, 对于给定的 l , 目, 并分别用三个量子数 n, l, m m 可取: 加以描述. 个值. 例如: l = 3, 则 共 7 个值. 意义: 对于形状一定的轨道( l 相同电子轨道), m 决定其空间取向. 例 如: l = 1, 有三种空间取向 (能 量相同, 三重简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简并轨道: 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称为简 并轨道 例如: l = 1, p 轨道, m 取值为 3 个, p 轨 道为三重简并 l = 2, d 轨道, m 取值为 5 个,
d 轨 道为五重简并 所以, m 只决定原子轨道的空间取向, 不 影响轨道的能量. 因 n 和 l 一定, 轨道 的能量则为一定, 空间取向(伸展方向)不 影响能量. 磁量子数 m 的取值: 为轨道角动量 在 z 轴上的分量, 而且有: Mz = m(h/2 ) 可见, m 的取值有限, 所以 角动量在 z 轴上的分量也是量子化的. 如何体现分量的量子化? 假如: 知道了矢量的模|M|和矢量方 向, 以及其与 z 轴之间的夹角, 则可求 得矢量在 z 轴上的分量.
4.自旋量子数 ms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 电子围绕核 运动,相当于公转, 电子本身的自 转,可视为自旋. 因为电子有自旋, 所以电子具有自旋角动量, 而自旋 角动量在 z 轴上的分量, 可用 Ms 表示, 而且: Ms = ms (h/2 ) Ms 的取值: 只有两个 , +1/2 和 -1/2. (电子只有两种自旋方式) 所以 Ms 也是量子化的. 通常用 “ ” 和“ ”表示。 所以, 描述一个电子 的运动状态, 要用四个量子数: n, l, m 和 Ms. 例题 2. 用四个量子数描述 n = 4, l = 1 的所有电子的运动状态. 分析: 一个轨道只能容纳两个自旋 相反的电子, 用 n, l, m 可将轨道 数目确定下来, 则可将每个电子的 运动状态确定下来. 解: 对于确定的 l = 1, 对应的有 m = -1, 0, +1 有三条轨道, 每条轨道 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所 以有 3X2 = 6 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分 别为:
通过本例得到结论: 在同一原子中, 没有运动状态 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同时存在! 在此, 要牢记四个量子数之间 的关系:
n,l,m 表明了: (1)轨道的大小(电子层的数目, 电子距离 核的远近), 轨道能量高低; (2)轨道的形 状; (3)轨道在空间分布的方向. 因而, 利用三个量子数即可将一个原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四 径向分布和角度分布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离中心远的几率小, 但半径大, 所以径向函数不是单调的(即不单调上升或单调 下降, 有极限值)
2. 角度分布函数 前面得到 2Pz 的波函数: 其中径向波函
数: 而角度波函数: 则角度部分的几率密度为: 按如下方式进行计算, 得到 的数据: 则 (Pz)的图形为: 对应 Y( , ) 和
和 Y 绕 z 轴旋转 180 度, 即可得到三维立体图形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一.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换个角度考虑:
将研究电子之外
的原子其余部分, 均视为原子核, 则将复杂的多原子体系简化为单电子体系:
Z* 为有效核电荷, 且 Z* = Z -
说明: 相当于内层电子抵消或中和掉部分正电荷, 使被讨论的电子受核的吸引下降, 离核更远, 能量更高, 即为内层电子对外层电子的屏蔽作用. 屏蔽效应越大, 受屏蔽的电子的能量越高, 是电子远离核的作用. 不同电子所受的屏蔽作用不同. 其大小与角量子数 l 有关:
l 大的电子, 受屏蔽大, 能量高; l 小的电子, 受屏蔽小, 能量升高的幅度小.
对于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或 n 相同, l不同的原子轨道, 有:
可以看出: l 大的,钻穿效应小, 远离核, 能量升高.
l 大的, 屏蔽效应大, 远离核, 能量升高. 相反: l 小的,钻穿效应大, 靠近核, 能量下降.
l小的, 屏蔽效应小, 靠近核, 能量下降.
亦即: n 相同, l小的电子, 在离核近处, 有小的几率峰出现, 相当于电子靠近核, 受核作用强, 同时回避了内层电子的屏蔽作用, 自身能 …… 此处隐藏:185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七年级排球垫球教案
下一篇:hadoop集群部署-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