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年级三校联考语(2)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C.这种思想主要表现在苏轼人生态度、处世哲学和治乱兴亡上,体现在身处逆境遭受打击时。
D.这种思想在苏轼的《醉白堂记》《超然台记》等作品中都有解释和阐发。
2.对于苏轼“调和儒学和佛、老思想之间的差别和矛盾”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儒释不谋而同”,儒学和佛、老思想不但不是对立的,而且还有相通之处。
B.苏轼认为,道家的“清静无为”之道与《周易》“何思何虑”、《论语》“仁者静寿”之说是吻合的。
C.苏轼对庄子诋訾孔子之徒的做法是持批评态度的,他认为庄子的做法实际上帮助了孔子。
D.苏轼批评韩愈待孔孟甚尊而不能吸收佛、老之学。表明他对韩愈的为人颇有微词。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苏轼在逆境中从释、道思想中找到了精神寄托,表现出了“无往而不乐”的乐天派性格和生活态度。
B.“相反而相为用”“世间即出世间”表明了苏轼是极力想对本不相同的道佛思想进行调和的。
C.儒、道、释的融合,使得苏轼既热爱现实人生而又能做到在逆境中淡泊名利,从容自如。
D.在如何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种种矛盾方面,苏轼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
二、(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初,世隆曾与吏部尚书元世俊握槊,忽闻局上欻然有声,一局之子尽皆倒立,世隆甚恶之。世隆又曾昼寝,其妻奚氏忽见有一人持世隆首去,奚氏惊怖就视,而世隆寝如故也。既觉,谓妻曰: 向梦人断我头去,意殊不适。
又此年正月晦日,令、仆并不上省,西门不开。忽有河内太守田帖家奴告省门亭长云: 今旦为令王借车牛一乘,终日于洛滨游观。至晚,王还省,将车出东掖门,始觉车上无褥,请为记识。 时世隆封王,故呼为令王。亭长以令、仆不上,西门不开,无车入省,兼无车迹。此奴固陈不已,公文列诉。
尚书都令史谢远疑,谓妄有假借,白世隆,付曹推检。时都官郎穆子容穷究之,奴言: 初来时至司空府西,欲向省,令王嫌迟,遣二防阁捉仪刀催车。车入,到省西门,王嫌牛小,系于阙下槐树,更将一青牛驾车。令王著白纱高顶帽,短小,黑色,傧从皆裙襦袴褶,握板,不似常时章服。遂遣一吏将奴送入省中厅事东阁内东厢第一屋中。 其屋先常闭钥。子容以 西门不开,忽言从入;此屋常闭,奴言在中 诘其虚罔。奴云: 此屋若闭,求得开看,屋中有一板床,床上无席,大有尘土,兼有一甕米。奴拂床而坐,兼画地戏弄,甕中之米亦握看之。定其闭者,应无事验。 子容与谢远自入看之,户闭极久,全无开迹。及入,拂床画地,踪绪历然,米亦符同,方知不谬。具以此对。世隆怅然,意以为恶。未几见诛。
(节选自《魏书·尔朱彦伯传》)
[注]①握槊:古代游戏,类似于双陆。②省:指中央官署。③曹: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
下一篇:化妆品生产公司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