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
1、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3、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
4、工程地质学的任务: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⑤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基本任务: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中心任务: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
5、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区域工程地质研究,环境工程地质研究。
1、活断层的含义:指目前正在活动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地貌特征: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的分界线。水文地质:沿断裂带泉水,常呈线状 分布,且植被发育,有温泉出露。
3、活断层区建筑原则:
建筑为的场址选择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尤其是永久性建筑。
线性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应尽量使其大角度相交并避开主断层。
尽量将建筑物布置于和断层下盘。
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建筑物型式和结构措施
1、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
2、地震烈度:一次地震于某地地面震动强烈程度。
4、简述地震发生的基本地质条件
①.介质条件: 坚硬岩石,聚集能量②.结构条件:活断层的端点、拐点、交汇点等。
③.构造应力条件:现代构造运动强烈的部位,应力集中
5、简述地震效应:
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地表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
包括:振动破坏效应,地面破坏效应,斜坡破坏效应。
取决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震级和震中距、建筑物类型及结构、地质环境
6、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有哪些影响:
岩土类型及性质:岩性从基岩、硬土、软土,时代有老到新,震害程度由小到大。
松软土层厚度:土层厚度越大,震害越大,对于不同建筑程度影响不同。
土层结构:下硬上软的结构震害重,下软上硬的结构震害轻。
地形条件:突出孤立的地形震害加重,而低洼平坦的地形震害相对减轻。
地下水影响:地下水位埋深越浅,震害越大。
1、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
① 气候因素:温度、降水
② 岩性因素:矿物成分、岩石性质、化学成分、结构特点
③地质构造:地质结构面、断层带、节理、裂缝面、层理面
④地形5、地壳运动、人类活动
2、防治岩石风化的措施:
表面铺盖(粘土、水泥、沥青材料),化学材料充填(在岩石裂隙中充填化学材料,形成保护膜),植被
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
1、天然斜坡:赋存在一定地质环境中受各种地质营力作用而演化的自然产物,未经人工改造的地质坡体。
2、人工边坡:由于某种工程活动而开挖或改造形状的斜坡。
卸荷回弹(张力): 卸荷、初始应力释放 ,产生张裂面(2) 拉裂(拉力)(3) 蠕滑 (剪切变形)(4) 弯曲倾倒
4、斜坡破坏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崩塌:1、一般发生在高陡斜坡的坡肩处。2、质点位移矢量沿铅直方向较水平方向大得多。
3、无依附面 4、多是突然发生的、运动较快
滑坡:1.通常是较深层的破环,滑移面深入到坡体内部以至坡脚以下。2.质点位移矢量水平方向大于铅直方向。3.有依附面存在4.滑移速度较慢,多具有整体性。
5、滑坡的识别方法:①航片解译②地面调查(测绘)③勘探
6、崩塌形成的条件:
(1) 地质条件:一般坡度大于400~500;厚层坚硬岩石、发育高倾角裂隙时,在裂隙下部有软层配合下,易产生较大崩塌;缓倾角软硬相间的岩层组成的陡坡,常发生局部崩塌。
(2)崩塌的诱发条件:
①.高陡坡,重力作用,引起拉裂变形,导致崩塌。
②.坡脚开挖,掏空,坡脚软岩压裂,因此失去支撑作用。
③.长时间降水,产生水压力或震动等。
④.冻胀后解冻,使土体饱水段强度降低,或产生涨缩现象。
7、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
内在因素:岩土类型及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
外部因素:振动作用(如地震)、降水(雨、雪)水库蓄水、人类活动(开挖、加载等)、风化、剥蚀作用
8、防治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原则及主要措施:
防治原则:以防为主,治理为辅
(1)防预措施:①绕避②拦截③排水④监测预警
(2)治理措施:① 排水 ② 削方、堆:格栅(室)护坡③ 支挡工程④ 坡面防护⑤ 固结灌浆
1、地下洞室及其特点:
人工开挖或天然存在岩土内的构筑物。
特点:都要在岩土体内挖出具有一定断面形状或尺寸,并且有较大延伸长度的洞室。
2、脆性围岩及塑性围岩的变形破坏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