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课程设计说明书
1) 设计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系统化,从而为毕业实习和设计打下基础。
2) 课程设计的任务
学生应该完成1560米的路线设计图表、计算和说明。公路等级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30Km/h。
3) 路线起讫点
本路段起点QD:K0+00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21400,31500),终点ZD:K2+853.112为所给地形图坐标(31517.802,22025.16931),全长2.853公里。
4) 沿线地理情况
该工程位于XX省境内,公路自然区划为XX。整个地形、地貌特征XX,地形起伏XX,最高海拔高为XX米,河谷海拔高为XX米,总体高差在XX米左右。
5) 沿线筑路材料等建设条件
沿线地方材料有:碎石、砾石、砂、石灰、粉煤灰等。其他材料如沥青、水泥、矿粉需到外地采购。
6)参考资料
(1)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
(2)交通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
(3)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
(4)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年
二、路线设计
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30KM/h,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路线测设里程全长2.028公里,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如下:
平曲线个数(个) 6
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 2.1
平曲线最小半径(米) 65
平曲线最小缓和曲线长度(米) 25
变坡点个数(个) 2
最大纵坡(%) 2.5
最短坡长(米) 360
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5000
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5000
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路线平面图 1:2500
(2)路线纵断面图 里程 1:2000 高程1:200
(3)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
(4)逐桩坐标表
(5)说明书
3)课程设计的基本教学要求
需要有专供课程设计的绘图教室,学生自备绘图笔、绘图纸等工具。
三、计算过程
1)交点坐标计算过程
计算公式:
x2 x1 dsin 12 y2 y1 dcos 12
x3 x2 dsin 23 y3 y2 dcos 23
以JD1的坐标计算:
xJD1 xJD0 dsin JD1 JD2
=21400+185.34 sin(87 45 00 )
=21585.295
yJD1 yJD0 dcos JD1 JD2
=31500+185.34 cos(87 45 00 )
=31504.043
2)平曲线计算过程
q LsL (m)2240R2
L2L4
ssp (m)24R2688R3 L 0 28.6479s (o)R3s
T (R p)tan
2 q (m)
L ( 2 0)
180 2Ls (m)
R (m) E (R p)sec
2
J 2T L (m)
以JD1的平曲线计算过程为例:
3LsL33030sq = =14.9733(m)222240R2240 65
L2L4302304
ssp = =0.5657(m)3324R2688R24 652688 30
L30 0 28.6479s=28.6479 13 13 19.58 R65
82 08 11 T (R p)tan q (65 0.5657) tan+14.9733=72.115 (m)22
L ( 2 0)R 2Ls=(82 08 11 2 13 13 19.58 ) 65 2 30180180
123.1808 (m)
82 08 11 E (R p)sec R (65 0.5657) sec 65 21.979 (m)22
3)竖曲线计算过程
i2 i1 L R
LT2 T E 22R
以第一个变坡点的计算为例:
i2 i1 1.625% ( 2.5%) 4.125%(凹曲线)L R 5000 4.125% 206.25(m)
L206.25T 103.25(m)22
T2103.252
E 1.066(m)2R2 5000
上一篇:涵洞通道作业指导书
下一篇:纳米TiO2的XRD谱图分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