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慈悲的欺骗(2)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管用。你会说:“别逗了好不,我哪里是佛呀?”
古代有一个说法,“得道不还乡,还乡道不香”。——得道之后,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去讲道传法,如在自己的家乡讲法,你的道就不吃香了。为什么?“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回到家乡去,周围的邻居都很了解你,说:“这不是咱们村子那个二蛋嘛?他也有道?别扯了!我看着他长大的,他光着屁股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是谁。怎么三五年不见他就有道了?别胡扯了!”你说你怎么讲道,没法讲,因为他们生不起恭敬心。所以,“得道不还乡,还乡道不香”。
为什么需要对方有一个恭敬心?就是要让自己的语言变得有权威。因为修行到了最后,就类似于某种游戏,反倒不像是修行了,而越是游戏的东西,你越是要用严肃的态度,否则本来它就很游戏化,你再弄得不严肃,这个道就无法传下去。所以这修行既要非常游戏,还要非常庄严。
庄严到什么程度呢?每当讲法的时候,要撞钟,要擂鼓,要三拜九叩 要非常非常严肃。拜师三年你连师父的面都见不上,就把你想学佛、想听法的欲望勾起来。勾起来又不教,再急也不教,就是要你连师父的面都见不上,让你天天想,但师父就是不教。三年以后,忽然之间师父要上台讲法了!这是什么心情?天啊,你等了三年,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因为都做好了准备,这时候讲到哪里,你就跟到哪里;讲到哪里,你的变化就跟到哪里,你的证悟就跟到哪里。
不是这个大师有多大的威力,而是很多时候讲法成了一场演戏,成了一场设计,但是这些设计是必须存在的。而我之所以讲不了法,就是因为我很讨厌这种种的设计,我不喜欢这些设计,这就是我这么多年难以把大法讲出来的原因。我知道,但是我做不出来。你让我摆个架子,我摆不了,我天生不会。所以因缘都被我自己破坏了。
但是古人不是这样。古人是真的能狠下心来三年不见弟子。想见一下师父,想听一下开示,那难得要死。为什么难得要死?难道这些高僧们不慈悲吗?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这些设计都是有良苦用心的。就是为了把徒弟所有的妄念都打掉,然后把心态调整到一种渴望到了极限——极度渴望的状态。到这种时候,说什么就实现什么。一说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马上就证悟成佛。
咱们都重复了几天“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可是大家大眼瞪小眼,什么感
上一篇:上半年社区矫正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