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模板
时间:2025-07-05
时间:2025-07-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申请书
(2008版)
资助类别:面上项目
亚类说明:
附注说明:
项目名称:血红素加氧酶-1介导Th17细胞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免疫调节
作用
申请者:夏振炜电话:
依托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通讯地址:上海市卢湾区瑞金二路197号
邮政编码:200025 单位电话:
电子邮件:
申报日期: 2008年1月25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项目组主要成员(注: 项目组主要成员不包括项目申请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类项目不填写此栏。)
说明: 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人员数由申请者负责填报(含申请者),总人数自动生成。
经费申请表(金额单位:万元)
报告正文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
1.项目的立项依据
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生活方式西方化,该病呈不断上升趋势,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支气管哮喘因长期、反复慢性炎症可导致气道重塑,严重影响肺功能,因此阐明其发病机制并早期、有效的控制哮喘气道炎症是临床与科研丞待解决的问题。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肺组织中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T辅助细胞(T help cells, Th)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及其相互作用。目前认为过敏原促进初始Th0细胞向抗原特异性Th2细胞定向分化,建立以Th2细胞占优势的T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导致Th1/Th2比例失衡。Th2分泌细胞因子如白介素(interleukin, IL)-4、-5和-13等,一方面进一步促进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另一方面作用于B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EOS),诱发以EOS浸润为主的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哮喘的两个重要特征)。在慢性气道炎症的基础上,又因过敏原暴露及感染等诱因导致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肺部大量募集,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引起哮喘急性加重[1-3]。而哮喘的反复急性发作和气道慢性炎症持续状态则导致气道结构破坏与修复交替反复,引起平滑肌增生,最终导致气道重塑。但研究发现,一类新的Th细胞亚群-Th17细胞,在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Th17细胞是新近提出的一类独立的Th细胞亚群,不同于Th1(分泌IFN-?和TNF-?)和Th2(分泌IL-4、IL-5和IL-13)细胞,因分泌IL-17而命名,又称为产生IL-17的效应性T淋巴细胞(IL-17 producing effector T cells)。该类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够趋化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促进炎症的发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着主导作用,故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4-6]。关于Th17细胞的起源、分化尚未明确,目前认为Th17起源于初始Th0细胞,在TGF-β、IL-6的协同作用下分化为Th17细胞[7-9],其中IL-23对维持并扩增该细胞亚群具有重要作用,而IL-4和IFN-?协同作用可抑制Th17分化[4](图1),新近研究表明IL-27亦可抑制Th17分化[10]。
图1 Th17细胞分化示意图
Th17细胞以CD4+ T细胞为主,又称为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8(CTLA-8)[11],主要通
过分泌IL-17发挥作用[4],其中人IL-17为同源二聚体蛋白,其氨基酸序列与松鼠猴疱疹病毒的开放阅读框(HSVS13)有58 %的同源性。迄今IL-17家族已发现6种亚型(IL-17A-F),分泌的IL-17由2个32 kDa同源二聚体构成。Th17细胞分泌的IL-17主要为IL-17A和IL-17F(IL-17A/F)。体内IL-17通过与细胞膜上IL-17受体(IL-17R)结合而发挥作用。IL-17R是一种Ⅰ型跨膜蛋白,含864个氨基酸,在气道上皮细胞、人表皮成纤维细胞、人胚肾细胞、B细胞、髓单核细胞、CD56+外周血NK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均有表达,而IL-17A/F主要与IL-17RA受体结合[4,12],可激活3条经典MAP激酶信号传导途径,包括ERK1、ERK2、JNK和P38,引起IL-6和IL-8的分泌,从而导致中性粒细胞在局部的募集,包括浸润气道引发哮喘。IL-17还可触发NF-?B,导致T细胞增殖,并上调众多炎症介质基因如NOS和IL-1?等的表达,亦可促进粒细胞生成因子分泌,导致骨髓、脾脏中粒细胞数量增加[4,12-14]。因而在众多炎症如哮喘、炎症性肠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炎等,IL-17表达显着升高 [15]。进一步研究发现,先前认为由Th1细胞造成的免疫性疾病实际由IL-17所致,而且IL-17在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亦逐渐被认识。
因此,IL-17在哮喘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一方面,IL-17可协同趋化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募集的细胞因子IL-8、GROα、GCP-2和刺激骨髓粒细胞增生的细胞因子IL-6、GSF、GM-CSF和诱导单核细胞的IL-1?和TNF-?等作用,促进中性粒细胞、单核细
胞生成并在肺部募集,增强其功能和生存时间,引起肺部炎症(图2)。研究发现在
图2 Th17细胞在气道炎症中的作用
哮喘急性发作和哮喘职业病,中性粒细胞起了重要作用。因而认为IL-17A/F参与了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哮喘发生[1,3]。在过敏性哮喘动物模型中,Naruhito等[16]采用分子克隆技术,体外构建小鼠pcDNAmIL-17F质粒,并将其导入OV A致敏小鼠肺组织中,结果发现在OV A激发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内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显着增加,小鼠对乙酰胆碱的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粘蛋白基因表达增强;Peter等[17]对 …… 此处隐藏:190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下一篇:画平行线的教学案例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