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解读庄子》 (1)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道法自然——解读庄子》
一、说教材
(1)教材选取
根据传统文化教育目的,本节课程选取在学术上比较权威的注释译本,即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刁生虎的《庄子生存哲学》等。
(2)本节课地位作用
在选取的教材学术严谨性的基础上,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诸子百家学说各有所长,各有利弊,道家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了解掌握其要点。
(3)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如何理解老庄之道定为本节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虚静、无为概念的理解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针对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定学生应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对庄子其人其书初步了解掌握,能够理解老庄之道。
2、思想目标
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道家思想的重要性,了解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兴趣。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本节课知识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采用:
1、以教授法为前提
2、以练习法为补充
3、以读书指导法主体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上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加主要的是为了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向自主学习方向发展。
因此,我主要进行以下的学法指导:
1、讨论法: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体会学习的乐趣,与人沟通的乐趣。
2、谈话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培养学习精神和求异思维。
总之,针对我们独特的学生特点,尽可能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课堂出现昏昏欲睡的学生。
四、说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鲁迅曾说中国人的思想基本上是儒道杂糅,而道为主体,如果说政治层面是阳儒阴法,那么社会层面上就是阳儒阴道。
从理解鲁迅这句话引出道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简单问题,道家代表人物有哪些?老子、庄子。
(3)、教学过程
1、首先,引入庄子其人: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庄氏,名周。原系楚
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在介绍庄子过程中“楚庄王后裔”,引导学生回答春秋五霸,教师纠正总结。
2、然后简介庄子生平:庄子曾做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融化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中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
3、介绍《庄子》其书: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庄子》一书也被成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分为:外篇、内篇、杂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内篇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
4、介绍庄子思想:
提出问题,老庄之道与孔孟之道的区别?老庄的道是天道、利己之道、出世之道本源孔孟之道是人道、利他之道、入世之道方法引出
A 道法自然
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 朴素辩证法思想: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自然无为。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不才之树,无所可用,故能有千年之寿。
C 死亦可乐,鼓盆而歌讲解庄子寓言,路遇骷髅妻死鼓盆而歌
D 庄周梦蝶——《齐物论》引发同学讨论对生死的看法
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齐物论:包括齐物和齐论,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品行和感情,虽看上去千差万别,归根结底是齐一的;人们的各种看法观点,看上去千差万别,其实也是齐一的。没有是非不同。
E 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辩论与诡辩
F 庖丁解牛熟练的重要性讨论齐物论的正确与否
5、《庄子》文中名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起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逍遥游》鲲鹏之志引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夏虫不可以语冰者。
——《庄子.秋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人间世》鲁迅高度评价庄子散文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