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4-09-01
发布时间:2024-09-01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伟大革命家们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险象环生的战斗。毛主席曾说过,“它事前并无计划,没有让我参加它的准备工作”,他直到最后一刻才接到撤离的通知。但是它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敬佩。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它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从红军一九三四年十月十六日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到毛泽东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即共产主义在地球四分之一人口生活的土地上取得胜利,它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它就是二十世纪深深影响中国历史发展及其未来的壮举之作——长征! 自己本来就着迷于抗战时期的历史,又通过毛概老师的介绍,近日认真研读了《纽约时报》原副总编辑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作的纪实文学《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在为该书作者成功的以西方人的独特视角来完美再现半个多世纪前那段故事而叹服的同时,也发现有很多值得我们国内媒体记者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这一部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史诗。”中国人民最熟悉的一位老朋友、美国记者斯诺曾经如此写道。在他说这番话不到五十年后,他的一位同胞实现了这个目标,写成了这部传世之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段残酷的史诗,壮美的乐章,作者成功的把它改写为一部纪实文学。该书写于一九八四年,距离事情的发生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是我们从该书中,却感觉并无历史隔膜,彷佛一切皆发生在昨天。长征中人物的音容笑貌,似乎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为何一个外国人会写出如此活泼鲜明的关于中国的作品呢?我认为,作者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对于写作时一些仍然健在的长征参与者的采访,大量引用他们在长征中的珍贵的历史记忆,历史参与者对当时情形的一种描绘,对长征事件的一些重新描绘,丰富了该书的内容和可读性。
索尔兹伯里说,他为了写这部书,行程为七千四百英里,在大路和小径上乘坐吉普、面包车和越野车旅行,历时两个半月。随后又不断地进行了采访,并于一九八四年秋又到中国去了一次。当时,已经七十多岁的索尔兹伯里,在古稀之年,为了追求事实的真相,实现自己的一次伟大的采访,不惜到一个万里之外的国度进行了一次艰辛的跋涉,这种记者的敬业精神,职业操守,也同样值得我们后辈们敬佩与学习。
我从小就接受了国内书籍对长征正面且轻描淡写的描述,从没有阅读过如此客观的中国历史。外国人看中国历史不一定看的比我们的专业研究员少,但他们的优点是敢说实话,敢写东西,其实中国人看自己也要批判地看,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样才有进步的动力,才能不在有前车之鉴的事情上再摔跟头。这种
真实的写法应该用于中国人自己写自己的历史或党史,不要只赞扬,不批评。若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清楚地、全面地认识历史,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日本人呢?因此我们要有回顾伤痛的决心,回顾历史的勇气,这才是历史性质书籍的意义所在,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之一。
感谢哈里森 ·索尔兹伯里,一个美国的著名作家和记者,代替我们做了这份工作。如他序言中所说,为了实现斯诺未完成的目标,“写出一部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从 1972 年开始接洽中国政府,历经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逝世、“四人帮”垮台,直到 1983 年才得到官方的批准,次年开始动身亲自走完长征全程,走访许许多多在世的长征中的幸存者,翻阅各种历史档案,探寻这一段历史的真相。
由此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长征:真实,没有歌功颂德,残酷,没有光鲜华丽,就好像看见了一个真正的人,他不是只有工作,也要吃饭睡觉,也要为生活苦恼。但这样的真实不会降低我们的敬畏,这样的真实照样会带给我们感动,照样会激励着我们。
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次脉动,是一次成功的战略转移。长征也是一个宣传队,是播种机。在阅读该书时,读者还能感受到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以及对长征精神的一些再次体验,感悟。通过该书的叙事以及大量史料的再现,我们可以感受到在那个艰苦的特定时期,我们的先烈们前仆后继,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坚持
不懈的伟大革命人格。
长征的胜利,其实就是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自己本身实力的正确认识的一个结果。在这个通往胜利的尝试的过程中,我们的革命家们审时度势,多次在关键时刻度过难关,最终完成了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行军,并将革命的星星之火燎亮了中原大地。
在该书中,作者很好的把握住了一些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如长征的开始是如何发起的,这就是一个谜一般的故事,几乎不为人知。此后,针对长征和革命走向的一些争论,一些权利的争斗与重新分配,都被作者如实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通过作者的笔,我们看到了这次行军的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扣人心弦的一些斗争。这就大大突破了中国一些学者关于长征平时的叙事手法,给长征的传奇色彩抹上了一笔浓墨,增添了一笔真实。 每一场革命都有本身的传奇,每一段历史都有真实的残酷。 美国革命的传奇是福吉谷,福吉谷的战斗业绩已铭记在全美国爱国者的心中。在度过了那次严峻考验之后,乔治·华盛顿和他的战士们踏上了成功的征途。
法国革命摧残了巴士底狱。对于俄国革命来说则是攻占彼德格勒的冬宫。那时的巴士底狱仅关押着七名囚犯,而布尔什维克攻进冬宫则轻而易举,因为冬宫只有一些年轻人和妇女在护卫。 但是这些都无关紧要。他们都成了革命的象征。
一九三四年中国革命的长征却不是什么象征,而是一部考验
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能力的人类伟大史诗。
那些从未阅读过红军壮丽史诗的人们,现在可以从某种意义上开始了解那些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不惜牺牲的男男女女的品质。他们将从这里开始知道人类有笔墨记载以来最令人振作的大无畏事迹。他们仅仅从统计数值中就开始明确红军所作出的牺牲有多么重大---一九三四年十月,八万六千名男女从江西出发,到一九三五年十月,毛主席带领的这支首先方面军到达陕北时只剩下大意六千人。
正如作者所言:长征是一篇宏伟的史诗。这不仅是因为纯朴的战士及其指挥员们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还因为长征实际上成了中国革命的熔炉。它锻造了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林彪等人的卓越领导下,打垮蒋介石、夺取全中国、解放新中国,解放中国整整一代人和他们兄弟般的革命情谊。
这种兄弟情谊在毛主席晚年发生的疯狂动乱中消失了,给这部英雄的史诗抹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然而,那些幸存者们现在又奇迹般地掌了权。他们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使中国踏上了他们所说的“新长征”。这一新的长征与几十年前的长征同样艰巨,它很可能成为当代伟大的社会和政治试验。但新长征“文革”的浩劫以及“四人帮”属于另一篇故事。这里撰述的是长征的故事——是我在中国的史学家及长征幸存者的帮助下所能汇集的长征史实。
很可能人们还会不时地发现更多的关于长征的片断,但这本书所记载的已足以表明长征在人类活动史上是无可比拟的。也许,在长征途中发生的一切有点像犹太人出埃及,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或拿破仑进军莫斯科,而且我惊奇地发现,还有些像美国人征服西部:大队人马翻越大山,跨过草原。
但任何比拟都是不恰当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有十一亿人口的民族,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我希望我们的后代能真正的看到一段真实的历史,并以前仆后继,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伟大革命精神勉励自己!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愿我们祖国繁荣强盛,愿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屹立在在世界的巅峰!
上一篇:.我到现在手淫有10年了我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