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知识要点
发布时间:2024-09-01
发布时间:2024-09-01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一节:集合:1、集合的基本概念: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或a ∈A 。
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常称此为集合的三要素。
3、常用的数集的符号:(1)自然数集(即非负整数集):N ,(2)正整数集:N ﹡*,或N +,
(3)整数集合:Z ,(4)有理数集:Q ,(5)实数集:R 。
4、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空集,记作:φ, 只含一个元素的集合叫做单元素集。
5、集合的分类:根据集合中元素的多少分为无限集,有限集,空集。
6、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在{}里将元素一一列出。(2)描述法:常有两种方式:如{四边形}={x |x 是四边形}注:下面表示不妥{实数集}、{所有实数}(3)图示法(韦恩法):用封闭的曲线表示。
第二节:子集,全集,补集:1、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就说集合B 包含A ,记作A ⊆B (或说A 包含于B ),也可记为B ⊇A ,此时说A 是B 的子集,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一个子集,即A ⊆A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φ⊆A ,如果A ⊆B ,且B ⊆A ,则A =B 。如果A ⊆B 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A 中,则A 叫B 的真子集,记作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2、含n 个元素的集合A 的子集有2n 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3、全集:如果集合S 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称为全集,通常用U 表示。
4、补集(也叫余集):设S 是一个集合,A 是S 的一个子集,则由S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 中子集A 的补集,记作C s A ={}A x S x x ∉∈,
第三节:交集、并集:1、交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读作A 交B 。即A ∩B ={x |x ∈A 且x ∈B }
2、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即A ∪B ={x |x ∈A 或x ∈B }
3、重要性质:(1)A ∪A =A ,A ∩A =A ,A ∩ø=ø,A ∪ø=A , A ∩A C U =ø,A ∪A C U =U
(2)A ∩B ⊆A ,A ∩B ⊆B ,A ⊆A ∪B ,B ⊆A ∪B ,(3)U C (A ∩B )=(U C A )∪(U C B ) ,U C (A ∪B )=(U C A )∩(U C B )(4)A ∩B =A ⇔A ⊆B ,A ∪B =A ⇔ B ⊆A
第四节: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三个结论(1)|x |<a 的解集为{x |-a <x <a
} (2) |x |>a 的解集为{x |x >a 或x <-a }(3)0<a <|x |<b 的解集为{x |-b <x <-a,a <x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
<b }
2、去掉多个绝对值符号的常用方法有:(1)分段讨论法(2)利用绝对值的定义(3)数形结合或利用公式-||a|-|b||≤|a|-|b|≤|a ±b|≤|a|+|b|,a b a b --≤-
第五节:不等式的解法: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化为ax ﹥b 的形式,若a ﹥0,则x ﹥a b ;若a ﹤0,则x ﹤a
b ;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设a ﹥0,x 1,x 2方程ax 2+bx+c=0的两实根,且x 1﹤x 2,一元
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如下表:
3、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标根法:其步骤是:(1)化为若干个一次因式的积,并使每一个因式中味知数的系数为正,(2)将每一个一次因式的根标在数轴上,从右上方依次通过每一点画曲线;并注意奇次前进偶次折回。(3)根据曲线显现f(x)的符号变化规律,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4、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分母恒为正时可去分母。分母不恒为正时不能去分母,应先移项使右边为0再通分并将分子分母分解因式,最后用标法求解。
5、 对含字母的不等式要注意进行讨论,而且讨论要合理,分类要恰当,层次要清楚。
第六节:逻辑联结词:1、逻辑联结词与命题、命题的分类:“或”“且”“非”这些词叫逻辑联结词。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
2、复合命题的形式及真值表:(1)“非P ”的复合命题的真假与命题“P ”的真假相反。(2)“P 且Q ”形式的复合命题的真假,只有命题“P ”与“Q ”都为真时才为真,否则为假,(3)“P 或Q ”形式的复合命题的真假,只有命题“P ”与“Q ”都为假时才为假,否则为真。
第七节:四种命题:1、一般地,用p 和q 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 或﹁q 分别表示p 和q 的否定,则四种命题的形式是:(1)原命题:若p 则q ,(2)逆命题:若q 则p ,(3)否命题:若﹁p 则﹁q ,(4)逆否命题:若﹁q 则﹁p ,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一个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是等价的,其逆命题与它的否命题也是等价的。
3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
4、反证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的反面出发,推出一个矛盾的结果,从而得到原结论成立的证明方法。有些问题直接证明时条件很少或无法从正面得到结论,但用反证法较易。用反证法证题的步骤是:(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命题的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与已知或学过的定理、公理等相矛盾的结论。(3)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成立。
反设就相当于添加了一个已知条件,因此更便于推理论证。
5、要注意区别“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若原命题是“若P则Q”,则这个命题的否定是“若P则非Q”,而它的否命题是“若非P则非Q”。
第八节: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一般地,如果已知p⇒q,则称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p的一个必要条件是q,q的一个充分条件是P。
2、如果既有p⇒q又有q⇒p,记作p⇔q,这时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为充要条件。
第二章函数
第一节:函数:1、映射的定义: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对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集合A 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
2、像与原像:如果给定一个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那么,和集合A中的a对应的集合B 中的b叫做a的像,a叫做b的原像。
3、映射f:A→B的特征:(1)存在性:集合A中任一a在集合B中都有像,(2)惟一性:集合A中的任一a在集合B中的像只有一个,(3)方向性:从A到B的映射与从B到A 的映射一般是不一样的(4)集合B中的元素在集合A中不一定有原象,若集合B中元素在集合A中有原像,原像不一定惟一。
4、函数:(1)定义(传统):如果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并且对于x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y就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x的值对应的y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2)函数的集合定义:设A,B都是非空的数的集合,f:x→y 是从A到B的城市污染,那么,从A到B的f:A→B,叫做A到B的函数,y=f(x),其中x ∈A,y∈B,原像集合A叫做函数f(x)的定义域,像集合C叫做函数f(x)的值域。像集合C⊆B
5、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值域可由定义域唯一确定,因此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相同时,值域一定相同,它们可以视为同一函数。
6、求函数定义域的常用方法有:(1)根据解析式要求如偶次根式的被开方大于零,分母不能为零等。(2)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确定自变量的范围。(3)根据相关解析式的定义域来确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
定所求函数自变量的范围。(4)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如果y 是u 的函数,而u 是x 的函数,即y=f(u),u=g(x),那么y=f [g(x)]叫做函数f 与g 的复合函数,u 叫做中间变量,设f(x)的定义域是x ∈M,g(x) 的定义域是x ∈N ,求y=f [g(x)]的定义域时,则只需求满足⎩⎨
⎧∈∈N x M x g )(的x 的集合。设y=f [g(x)]的定义域为P ,则P ⊆N 。
7、求函数值域的方法:(1)利用一些常见函数的单调性和值域,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形如(),b y ax a b x
=+为非零常数的函数。(2)利用函数的图象即数形结合的方法。(3)利用均值不等式,(4)利用判别式,(5)利用换元法(如三角换元),(6)分离法:分离常数与分离参数两种形式,(7)利用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注: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值域要特别注意对称轴与闭区间的位置关系,含字母时要注意讨论)
第二节:函数的表示方法:1、函数的表示方法:(1)解析法:就是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一个等式来表示,这个等式叫做函数的解析式。(2)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式。(3)图象法:就是用函数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注意:函数的图象可以是一个点,或一群孤立的点,或直线,或直线的一部分,或若干曲线组成。
2、分段函数在其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其对应关系分别用几个不同的式子来表示,这种表示形式的函数叫做分段函数。
3、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有:(1)待定系数法:如果已知一个函数的类型如一次函数:可设y=kx+b ,二次函数:可设y=ax 2+bx+c 。(2)换元法:如已知f(2x+1)=4x 2+1,求f(x)的解析式?
(3)替换后解方程组。
第三节:函数的单调性:1、定义:对于给定区间D 上的函数f(x),若对于任意x 1,x 2∈D,当x 1<x 2时,都有f(x 1) <f(x 2),则称f(x)是区间上的增函数,当x 1<x 2时,都有f(x 1)> f(x 2),则称f(x)是区间上的减函数。如果函数y= f(x)在区间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就说函数y= f(x)在区间D 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 称为函数f(x)的单调区间。
2、判断函数f(x)在区间D 上的单调性的方法,(1)定义法:其步骤是:1)任取x 1,x 2∈D ,且x 1<x 2 2)作差f(x 1)- f(x 2)或作商()()
()()0112≠x f x f x f ,并变形,(4)判定f(x 1)- f(x 2)的符号,或比较()()
12x f x f 与1的大小, 4)根据定义作出结论。(2)复合法:利用基本函数的单调性的复合。(3)图象法:即观察函数在区间D 上部分的图象从左往右看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
3、常见函数的单调性:
(1) 一次函数y=kx+b (k ≠0) 1)当k >0时,f(x)在R 上是增函数。2)当k <0时,f(x)
在R 上是减函数。
(2) 二次函数y=ax 2
+bx+c 1)当a >o 时,函数f(x)的图象开口向上,在(-∞,-a b 2)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
上是减函数,在[-
a
b 2,+∞)上是增函数,2) 当a <0时,函数f(x)的图象开口向下,在(-∞,-a b 2)上是增函数,在[-a
b 2,+∞)是减函数。 (3) 反比例函数y=()0≠k x k 1) 当k >0时,f(x)在(-∞,0)与(0,+∞)上都是减函数,2) 当k <0时,f(x)在(-∞,0)与(0,+∞)上都是增函数但要注意在(-∞,0)∪(0,+∞)上f(x)没有单调性。
(4) 形如()0,0b y ax a b x =+ ,增区间为,,⎛⎫-∞+∞ ⎪ ⎪⎝⎭
,
减区间为,⎡⎫⎛⎪ ⎢⎪ ⎣⎭⎝图象如右: 4、复合函数的单调性:设()()[][],,,,,y f u u g x x a b u m n ==∈∈,若内外两函数的单调性相同,则()y f g x =⎡⎤⎣⎦在x 的区间内单调递增,若内外两函数的单调性相反时,则()y f g x =⎡⎤⎣⎦在x 的区间内单调递减。求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要特别注意x 的取值范围。
f(x)单调时,-f(x)一定单调且与f(x)的单调性相反。若f(x)大于0,则()2f x ⎡⎤⎣⎦f(x)的单调性相同,()
1f x 与f(x)的单调性相反。特别注意条件是f(x)大于0,否则不一定成立。
第四节,反函数:1z 、定义:设式子y=f(x)表示y 是x 的函数,定义域为A ,值域为C ,从式子y=f(x)中解出x ,得到式子x=ϕ(y),如果对于y 在C 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ϕ(y),x 在A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子x=ϕ(y)就表示y 是x 的函数,这样的函数,叫做y=f(x)的反函数,记作x=f
1-(y),即x=ϕ(y)=f 1-(y),一般对调x=f 1-(y)中的字母x,y,把它改写成y =f 1-(x )
2、求反函数的步骤是:(1)将y=f(x)看成方程,解出x=f 1-(y)(2)将x,y 互换得y =f 1-(x )
(3)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可根据原函数的定义域或反函数的解析式确定)(4)分段函数的反函数可以分别求出各段函数的反函数再合成。
3、反函数的一些性质:(1)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是原函数的值域和定义域,称为互调性,(2)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且单调性相同(即函数与其反函数在各自的定义域上的单调性相同),对连续函数而言,只有单调函数才有反函数,但非连续的非单调函数也可能有反函数,(3)函数y=f(x)的图象与其反函数y =f
1-(x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但要注意:函数y=f(x)的图象与其反函数x=ϕ(y)=f 1-(y)的图象相同。(对称性)(4)函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
数y=f(x)的反函数是y =f 1-(x )。函数y= f 1-(x )的反函数是y = f(x),称为互反性,但要
特别注意:()()11,f f x f x --⎡⎤≠⎣⎦
()(){}()()111,11f g x f g x f x f x ---≠+≠+⎡⎤⎡⎤⎣⎦⎣⎦
如的反函数,(5)函数y=f(x)的图象与其反函数y =f 1-(x )的图象的交点,当它们是递增时,交点在直线y=x 上。当它们递减时,交点可以不在直线y=x 上, 如116
111log 1624x
y y x ⎛⎫⎛⎫== ⎪ ⎪⎝⎭⎝⎭与互为反函数且有一个交点是,,它不在直线y=x 上 (6)还原性:()()11f f x f f x x --⎡⎤==⎡⎤⎣⎦⎣⎦ 第五节:指数:1、n 次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的n 次方a(n >1,n ∈N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n 次方根,即x n =a,则x 叫做a 的n 次方根(n >1,n ∈N *)。
2、n 次方根的性质:(1)0的n 次方根是0。即n 0=0(n >1,n ∈N *),(2)n n a )(=a(n ∈N *)
(3)当n
a, 当n 为偶数时
,
|a | 3、分数指数幂的定义:(1)()1,,,0 n N n m a a a
n m n m *∈= (2)()
1,,,011
n N n m a a a a n m n m
n m
*-∈==,(3)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4、幂的运算性质:(1)()()()()Q s r a a a Q s r a a a a rs s r s e s r ∈=∈=+,,02,,,0
(3)()()Q s r a b a ab r r r ∈=,,0 ,若a>0,P 是一个无理数,则a n
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指数幂都适用。
第六节:指数函数:1、定义:形如y=a x (a >0,且a ≠1)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
2、指数函数y=a x (a >0,且a ≠1)的图象和性质: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
3、比较两个幂的大小:(1)四种基本情况:1)同底且大于1,指数大的幂大。2)同底且小于1,指数大的幂小。 3)同指数且大于0,底大幂大,即底大图高。4)同指数且小于0,底大幂小,即底大图低。(2)基本思路:1)利用函数的单调性,2)作差或作商法,3)利用中间量。4)化同底或化同指数。5)放缩法。
第七节 对数:1、对数的定义:如果()0,1n
a b a a =≠ ,那么b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做()log 0,1a N b a a =≠ ,由定义知负数和0没有对数。通常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记做10lg log N N =。以无理数e =2.71828…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记做ln log e N N =。
2、对数的运算性质:
()()()()()1log log log ,2log log log .3log log ,4log log ,,,,,,0,1m a a a a
a a n n a a a a M MN M N M N N n M n M
b b M N a b n m a m =+=-=∙=≠ 3、对数的恒等式:
()()()()()()log
log log 1log 10,2log 1,3,4log 15log ,log ,log log log ,,
,,0,,1log log a b b N N a a a b a a a b a b b a a N a N N N b b c c a b c N a b a a
======∙=≠ 第八节:对数函数:1、定义:形如y=log a x (a>0,a ≠1)的函数叫做对数函数。
2、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
3、对数函数y=log
a
x (a>0,a≠1)与指数函数y=a x (a>0,a≠1)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定义域与值域正好互换,它们的对应法则是互逆的,其图象关于y=x对称。
4、对数有关的大小比较:(1)类似指数函数分为四类: 1)同底且大于1,真数大的对数大。2)同底且小于1,真数大的对数小。3)同真数且大于1,在x轴同侧时,底大图低,(这一点与指数函数相反)4)同真数且小于1,在x轴同侧时,底大图高。(2)基本思路:1)利用函数的单调性,2)作差或作商法,3)利用中间量。4)化同底或化同指数。5)放缩法。
第九节:函数的应用:1、数学应用题的文字叙述长,数量关系分散而难以把握,因此,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要把握好两点:(1)认真读题,缜密审题,确切理解题意,明确问题的实际背景,然后进行科学的抽象,概括,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相应的数学问题,(2)要合理选择变量,设定变量后,寻找各量之间的内存联系,选用恰当的代数式表示问题中的关系,建立相应的函数,方程等数学模型,从而使实际问题获得解决。
2、常见的函数模型有:(1)建立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模型,(2)建立分段函数模型。(3)
建立指数函数模型。(4)建立
b
y ax
x
=+型。
第三章数列
第一节:数列的有关概念:1、定义: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记作:{a
n }, a
n
表示这个
数列的第n项。如果数列{a
n }的第n项a
n
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
这个公式就叫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从函数的观点来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2、并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如果一个数列有通项公式,那么它的通项公式也可能有多种形式。
3、数列的图象是一群孤立的点。
4、按数列的项是有限还是无限,可将数列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按数列的项与项之间的关系,可将数列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列等。
5、如果已知数列{a
n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
n
与它的前一项a
1-
n
(或前几项)
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
6、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几种常用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数列的某些项,找出数列的项
与项数之间的等量关系,求出数列的任一项。(2)公式法:对于数列{a
n },记S
n
=
a 1+a
2
+…+a
n
,则称S
n
为数列{a
n
}的前n项的和,()
⎩
⎨
⎧
≥
-
=
=
-
2
,
)1
(,
1
1
n
S
S
n
S
a
n
n
n
(3)递推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
法:用递推公式求a n 。
(4)逐差法:从某些数列的前面若干项,逐次求出它们的差数列(后项减前项),最后得到一个等差或等比数列,再由此倒推回去求出原数列的通项公式。
第二节: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定义:a 1+n -a n =d(常数), n ∈N*.
2、等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n-1)d, n ∈N*, a n =dn+ a 1-d,d ≠0时,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斜率为公差d. a n =kn+b(k ≠0 ) ⇒{a n }为等差数列,反之不能。
3、等差中项:若a,A,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且2A=a+b 。
4、等差数列的性质:(1)若公差d >0,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d <0,则为递减等差数列, 若公差d =0,则为常数列。
(2)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相等,并且等于首末两项之和。
(3)m, n ∈N*,则a m =a n +(m-n)d.
(4)若s,t,p,q ∈N*,且s+t=p+q,则a s +a t =a p +a q ,其中a s ,a t ,a p ,a q 是数列中的项,特别地,当s+t=2p 时,有a s +a t =2a p 。
(5)若数列{a n },{b n }均是等差数列,则数列{ma n +kb n }仍为等差数列,其中m,k 均为常数。5、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只需证明a 1+n -a n 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即可。
第三节: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
()()()()()()11221111,212211321,422n n n n n n a a S n S na n n d S a n S dn a d n -+=
=+-⎛⎫=-=+- ⎪⎝⎭当d ≠0时,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20n S an bn ab =+≠ {a n }为等差数列,反之不能。
2、等差数列中,已知5个 元素:a 1,a n ,n,d, S 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
知3求2。为减少运算量,要注意设元的技巧,如奇数个成等差,可设为…,a-2d,a-d,a,a+d,a+2d,…,偶数个成等差,可设为…,a-3d,a-d,a+d,a+3d,…
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有关性质:(1)232,,n n n n n S S S S S -- ,…成等差数列。
(2)1){a
n }有2k 项时,S S -偶奇 =kd, 2){a n }有2k+1项时,S 奇=(k+1)a 1k + =(k+1)a 平 , S 偶=k a 1k + =k a 平 , S 奇 :S 偶 =(k+1):k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
S 奇 -S 偶 =a 1k + = a 平
4、等差数列{a n }中,(1)若a p =q,a q =p ,则列方程组可得:d=-1, a 1 =p+q-1,a p q + =0,S =-(p+q)
(2)当S p =S q 时(p ≠q ),数形结合分析可得S
n 中S 2p q + 最大,S p q + =0。此时公差d<0.
5、几个重要的求和的公式:(1)12 +22 +32 +42 …+n 2 =16
n(n+1)(2n+1) (2) 13 +2 3+33 +…+n 3= ()212n n +⎡⎤⎢⎥⎣⎦
(3)1×2+2×3+3×4+…+n(n+1)=
31 n(n+1)(n+2) (4) ()111112233411
n n n n ++++=⨯⨯⨯++ 第四节:等比数列:1、等差数列的定义:n
n a a 1+=q (常数),其中n ∈N*,a n ≠0,q ≠0,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q 1-n , n ∈N*
3、等比中项:若数a,G,b 成等比数列,那么就称G 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从而有G 2
=ab 或G =±ab
4、等比数列的性质:在等比数列{a n }中,有(1)若m+n=p+q,m,n,p,q ∈N*,则a m a n =a p a q ,当m+n=2p 时,a m a n =a p 2(2)若m,n,∈N*,则a m = a n q n m -,(3)若公比为q ,则{n a 1}是以q
1为公比的等比数列。(4)下标成等差数列的项构成等比数列。(5)证明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只需证明n n a a 1+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即可(或a n 2=a 1-n a 1+n )(6)1)若a 1>0,
q>1,则{a n }为递增数列,2) a 1<0,q >1, 则{a n }为递减数列,3) a 1>0,0<q<1,则{a n }为递减数列,4) a 1<0, 0<q<1, 则{a n }为递增数列,5)q <0,则{a n }为摆动数列,若q =1,则{a n }为常数列。
5、递推公式形如:1,,n n a ka b k b -=+()1,0k ≠为常数的数列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转化为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
等比数列且公比为k 。
第五节:等比数列的前n 项之和:1、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
()⎪⎩⎪⎨⎧≠--=--==111111111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2、已知a 1,q,n, a n ,S n 中的三个量,求其它两个量,是归结为解方程组问题,知三求二。注意设元的技巧,如奇数个成等比数列,可设为:…22,,,,aq aq a q
a q a ,…(公比为q ),但偶数个数成等比数列时,不能设为…
33,,,aq aq q a q a ,…因公比不一定为一个正数。公比为正时可如此设。
3、q ≠1时,b aq q
a q q a S n n n +=-+--=1111(a ≠0,
b ≠0,a+b=0) 4、一个等比数列有3n 项,若前n 项之和为S 1,中间n 项之和为S 2,最后n 项之和为S 3,试判定S 1,S 2,S 3是否为等比数列?q ≠-1时为等比数列,
高一下数学知识要点
第四章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一节:角的概念的推广:1、角的概念的推广: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的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时,称它形成一个零角。射线的起始位置称为始边,终止位置称为终边。
2、象限角与轴线角:在直角坐标系中,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称为轴线角。第一、二、三、四象限角分别可表示为: {}{}{}(){}0000000
0000000
36090360,,90360180360,180360270360,,2703603601,k k k Z k k k Z k k k Z k k k Z αααααααα+∈++∈++∈++∈
角α终边在x 轴的非负半轴上时可表示为:α=360°k,k ∈Z, 角α终边在y 轴的非负半轴上时可表示为:α=360°k+90°,k ∈Z,在x 轴的非正方向上,在y 轴的非正方向上可类似表示。
3、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 {}0360,S k k Z ββα==+∙∈,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成角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任意两个终边相同的角之差必是360°的整数倍。相等的角的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
4、当α、β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时,α=360°k -β,当α、β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时,α=k360°+180°-β,当α、β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时,α=360°k+180°+β,当α、β的终边互相垂直时,α=360°k ±90°+β。
5、已知α是第几象限的角,如何确定
,*n N n α∈所在象限的角的常用方法有二:(1)分类讨论法,先根据α的范围用整数k 把,*n N n α
∈的范围表示出来,再对k 分n 种情况讨论。
(2)几何法:把各象限均先n 等分,再从x 轴的正方向的上方起,依次将各区域标上①、②、③、④,则α原来是第几象限对应的标号即为,*n N n α
∈的终边所在的区域。
第二节:弧度制:1、弧度及其相等的概念: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记作1rad ,用弧度作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弧度制。一般地: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l r α=(l 表示圆心角α所对的弧长,r 表示圆的半径)
第三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任意一个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的坐标是(x,y )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0r = ,那么
()()()()()()sin ,cos ,tan ,0cot 0,sec 0,csc 0y x y x r r x x r r y x y y x y
αααααα===≠=≠=≠=≠正割余割 以上以角为自变量,比值为函数的六个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终边上点P 的位置无关。
2、设任意角α的顶点在原点O ,始边与x 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 (x,y ),过P 点作x 轴的垂线,生路垂足为M ,过点A (1,0)作单位圆的切线,设它与角α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T ,则有向线段MP 、OM ,AT 分别叫做角α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即:sin
=MP,cos =OM,tan α=A T 。如下图:
特别地,当角α的终边在x α的终边在y 轴上时,余弦线变成一个点,正切线不存在。
3、象限角的三角函数符号:一全正,二正弦,三两切,四余弦。
4、根据三角函数线分析各象限的区间内各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正弦一,四增,二、三减。余弦三、四增,一、二减。正切只有增区间,余切只有减区间。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
4、诱导公式(一):()()()sin 2sin ,cos 2cos ,tan 2tan k k k πααπααπαα+=+=+=第四节:第四节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平方关系:222222sin cos 1,1tan sec ,1cot csc αααααα+=+=+=
2、倒数关系:sin αcsc α=1,cos αsec α=1,tan αcot α=1,
3、商数关系:sin cos tan ,cot cos sin αααααα
=
= 2、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00000180,10.01745,180180157.35718'rad rad rad rad πππ==
≈⎛⎫=≈= ⎪⎝⎭
3、弧度制下的弧长与扇形面积计算公式:211,22
l r S lr r αα=== 4、用弧度制表示终边相同的角、象限角与轴线角: 注:在同一个代数式中弧度制与角度制不能同时出现。如:()0245k k Z π+∈是错误的。
第五节:正、余弦的诱导公式
一:知识要点:1、诱导公式:
(1)sin (180°+α)=-sin α,cos (180°+α)=-cos α,tan (180°+α)=tan α
(2)sin (-α)=-sin α,cos (-α)=cos α,tan (-α)=-tan α,
(3) sin (180°-α)=sin α,cos (180°-α)=-cos α,tan (180°-α)=-tan α,
(4)sin (360°-α)=-sin α ,cos (360°-α)=cos α ,tan (360°-α)=-tan α,
(5)sin (90°-α)=cos α,cos (90°-α)= sin α,tan (90°-α)=cot α,
(6) sin (90°+α)=cos α, cos (90°+α)= -sin α, tan (90°+α)= -cot α,
(7)sin (270°+α)=-cos α, cos (270°+α)= sin α, tan (270°+α)= -cot α,
(8) sin (270°-α)=-cos α, cos (270°-α)=- sin α, tan (270°-α)= cot α,
2、规律: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即形如(2k+1)90°±α,则函数名称变为余名函数,正弦变余弦,余弦变正弦,正切变余切,余切变正切。形如2k ×90°±α,则函数名称不变。
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一般步骤:(1)负角变正角,再写成2k π+α,02απ≤ ,(2)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
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见下表)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
30°,45°,60°的三角函数值的记忆口诀:正弦、余弦的分母均为2,正弦分子1,2,3。余弦分子3,2,1算术平方根。正切、余切含3不含2,两头互倒中为1,正切递增余切减。
第六
节: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平面内两点()()111222,,,P x y P x y 间的距离公式:
12PP =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sin cos cos sin tan tan ,tan 1tan tan C S T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
αβαβαβαβ
αβαβ
±±±±=±=±±±= 对第三式的αβ的值使等式两边有意义。 3、化一公式:()sin cos ,tan b a b a αααϕϕ⎛⎫+=
+= ⎪⎝⎭ 4、注意公式的变形应用如:()()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5、三角函数的化简、计算、证明的恒等变形的基本思路是:一角二名三结构。即首先观察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注意角的一些常用变式如:
()()()()
00022
459045,2,22αβ
αβ
ααββα
αααααβαβ+-=+-=+±=-=⨯=++- 第二看函数名称之间的关系,通常“切化弦”第三观察代数式的结构特点。
第七节: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一:知识要点:1、二倍角公式:222222sin 22sin cos ,
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2tan 1tan tan 2,cot 21tan 2tan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
2、降幂公式与升幂公式:22221cos 2cos 1cos 22cos 21cos 2sin ,1cos 22sin 2αααααααα+=⇔+=-=⇔-=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
3、半角公式
:
cos 2α=⎪⎪⎩
-
sin 1cos tan 21cos sin α
αααα
-==+ 4、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
()()()()1sin sin 2sin cos ,2sin sin 2cos sin 22223cos cos 2cos cos ,4cos cos 2sin sin 2222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
αβαβ+-+-⎧+=-=⎪⎪⎨+-+-⎪+=-=-⎪⎩ ()()()()()()()()()()()()111sin cos sin sin ,2cos sin sin sin 22113cos cos cos cos ,4sin sin cos cos 22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
⎦⎪⎪⎨⎪=++-=-+--⎡⎤⎡⎤⎣⎦⎣
⎦⎪⎩5、万能公式:()()()2
2222tan 1tan 2tan 2221sin ,2cos ,3tan 1tan 1tan 1tan 222
ααααααα
αα
-===
++- 第八节: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正弦函数y=sinx (x ∈R )和余弦函数y=cosx (x ∈R )的图象分别叫做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如下图:
作图方法:常用五点法:先描出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的波峰、波谷和三个平衡位置这五点,再用光滑的曲线把这五点连接起来,就得到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常选取横坐标分别为0,3,,,222
π
πππ的五点。 2、正弦与余弦函数的定义域都是R ,值域都是[]1,1-,对y=sinx,当()22x k k Z ππ=+
∈时,y 取最大值1,当()322
x k k Z ππ=+∈时,y 取最小值-1,对y=cosx,当()2x k k Z π=∈时,y 取最大值1,当()2x k k Z ππ=+∈时,y 取最小值-1。
3、周期性:定义:对于函数y=f (x ),如果存在一个不为0的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个值时,f (x+T )=f (x )都成立,那么就把函数y=f (x )叫做周期函数,不为0的常数T 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对于周期函数f (x ),如果在它的所有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则这个最小的正数就叫做y=f (x )的最小正周期。
y=sinx,y=cosx 的最小正周期都是2π,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
函数y=Asin ()()()sin cos 0y A x y A x ϖϕϖϕϕ=+=+≠和的最小正周期都是2T π
ϖ=
4、奇偶性与对称性:定义:如果对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的每个值x,都有f (-x )=-f (x ),则称f (x )为奇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的每个值x,都有f (-x )=f (x ),则称f (x )为偶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在关于原点的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偶函数的图象在关于原点的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正弦函数y=sinx 是奇函数,对称中心是()(),0k k Z π∈,对称轴是直线()2x k k Z ππ=+
∈。 余弦函数y=cosx 是偶函数,对称中心是(),02k k Z ππ⎛
⎫+∈ ⎪⎝⎭
,对称轴是直线()x k k Z π=∈。
5、单调性:()sin 2,222y x k k k Z ππππ⎡
⎤=-+∈⎢⎥⎣⎦
在上单调递增, 在()32,222k k k Z ππππ⎡
⎤++∈⎢⎥⎣⎦
单调递减。 y=cosx 在[]()2,2k k k Z πππ+∈上单调递减,在[]()2,22k k k Z ππππ++∈上单调递增。
第九节:函数()sin y A x ϖϕ=+的图象:1、振幅、周期、频率、相位、初相:函数()[)()sin ,0,0,0y A x x A ϖϕϖ=+∈+∞ ,表示一个振动量时,A 表示这个振动的振幅,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T =2πϖ,称为这个振动的周期,单位时间内往返振动的次数12f T ϖπ
==称为振动的频率,x ϖϕ+称为相位,x =0时的相位ϕ叫初相。 2、用“五点法”作函数()sin y A x ϖϕ=+的简图主要通过变量代换,设X =x ϖϕ+由X 取0,
3,,,222
π
πππ来找出相应的x 的值,通过列表,计算得出五点的坐标,描点后得出图象。 3、函数()sin y A x ϖϕ=++K 的图象与y=sinx 的图象的关系:
把y=sinx 的图象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向左(ϕ>0)或向右(ϕ<0), y=sin (x+ϕ) 把y=sin (x+ϕ)的图象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1ϖ, y=sin (ϖx+ϕ)
把y=sin (ϖx+ϕ)的图象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
()sin y A x ϖ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