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自我测试(2)
发布时间:2024-09-01
发布时间:2024-09-01
《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与自我测试(3)
第三章 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
一、填空题
1.对 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2.公共利益具有 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
3.经验事实表明, 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4.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 权力。
5.政治权力主体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各种社会阶级集团、群众团体的组织和机构,以及承担 的个体。
6.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主要有能力素质、 、理论与策略、组织。
7. 规范是一种非权力规范,一般不作为政治权力的规范依据。
8.目前,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被制度化为 和单一制。
9.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只有三种人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权利:一是未满18岁不具备公民资格的人,二是被剥夺 的人,三是丧失清醒意识无法行使该权利的人。
10.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 ,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
二、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 )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
A.集体 B.政党 C.民族认同 D.利益
2.( )是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
A.组织 B.能力素质 C.身份资格 D.理论与策略
3.( )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A.命令方式 B.规范方式 C.说服方式 D.压力方式
4.政治权力实现方式中的( )是积极的权力作用方式。
A.说服方式 B.命令方式 C.奖酬方式 D.规范方式
5.影响中央与地方权力配置的因素有( )。
A.两者之间的利益分割 B.民族关系
C.文化传统 D.历史状况
6.在常见的讨论中,权利一般被分为( )和道德权利。
A.法律权利 B.经济权利 C.教育权利 D.文化权利
7.下列权利属于第二代“权利”的是( )。
A.受教育权利 B.健康
C.选择职业 D.保持最低生活标准
8.政治权利的内容在早期关于人权的若干历史经典文献中就有明确体现,这些文献包括(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美国独立宣言》 D.《人身保护法》
9.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 )的方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A.肝胆相照 B.荣辱与共
C.互相监督 D.长期共存
10.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是社会公共权力的一种( )划分。
A.体系性 B.结构性 C.系统性 D.功能性
三、名词解释
1.政治权力 2.公共权力 3.政治权利 4.公民权利
5.利益 6.个人利益 7.团体利益 8.公共利益
9.权力 10.权利
四、简答题
1.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各是什么?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3.从政治学的角度讲什么是权力?如何理解这一含义?
4.历史上关于权力的来源和基础的理论有哪些?
5.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有哪些?
6.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有哪些?
7.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哪些?
8.关于政治权力分配模式的理论主要有哪些?
9.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方式有哪些?
10.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的发展变化?
11.宪政体制下,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五、论述题
1.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是什么?
2.试述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国家政治 2.公共性 3.权力 4.社会公共
5.公共职务 6.身份资格 7.道德 8.联邦制
9.政治权利 10.村民自治
二、选择题
1.D 2.ABCD 3.D 4.C S.ABCD
6.A 7.ABCD 8.ABCD 9.ABCD 10.D
三、名词解释
1.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2.公共权力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行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
3.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4.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的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6.个人利益是指从公民个人角度出发,基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基础之上,源于人们生理、心理需求的物质及精神需要。
7.团体利益就是出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人们在维护各自利益的基础上结成的共同利益。
8.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9.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10.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
四、简答题
1.(1)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2)公共权力表现为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的普遍约束力,公民权利表现为公民在私人领域的自主和自由。
2.(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
(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
(3)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3.(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2)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这一含义: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再次,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4.(1)西方历史上曾经盛行“君权神授论”,认为上帝是权力的来源;
(2)近代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夕,“社会契约论”被用来解释权力的来源和基础,该理论认为人民的同意是政治权力的唯一来源;
(3)当代西方学者将政治权力视为对政治资源的占有,而把集团组织视为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关系是政治权力来源的基础。
5.(1)生产资料;(2)物质财富;(3)暴力;(4)权力者所拥有的自然资源、
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
6.(1)能力素质;(2)身份资格;(3)理论与策略;(4)组织。
7.(1)暴力方式(武力);(2)压力方式(操纵);(3)命令方式(权威);(4)规范方式(契约);(5)说服方式(灌输);(6)奖酬方式(激励);(7)处罚方式(遏制)。
8.(1)精英主义模式(2)多元主义模式;(3)多元精英模式;(4)马克思主义模式。
9.(1)不同社会政治力量之间的权力分配模式(阶级分权);
(2)不同政党之间的权力分配模式(政党分权);
(3)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分配模式(政府横向分权);
(4)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政府纵向分权)。
10.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代”:
(1)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
(2)第二代“权利”指社会经济权利;
(3)第三代“权利”指向社团和群体,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权、民族自治权、维持整体环境和经济发展权等。
11.(1)自由权,各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
(2)平等权,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即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同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此外,在政治活动中公民资格、机会的平等,尤其是一人一票的权利,也体现着这种政治平等;
(3)民主权,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
五、论述题
1、“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
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工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
(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2.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
(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表现在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威性上。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还表现在行使政治权力的行为的权威性上。由于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反映的是公共意志,受到民意、法律、组织、暴力等支持,所以,其权力行为具有权威性;
(2)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
(3)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
是它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
(4)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
(5)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人。政治合作和妥协往往是在权力资源和能力不足的时候才有必要和可能。掌握权力的人,一般也不希望其他权力介入而发生影响;所以,专权既是某些政治领袖个性的结果,也是权力的特性使然。
上一篇:三相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实验报告
下一篇:商场、超市安全管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