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江苏高考物理第九题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原型启发——对2011年江苏高考物理第9题的分析
平功远
(深圳市光明新区高级中学,广东 深圳 518106)
2011年江苏高考物理第9题,是一道选择题,物理情景新颖,觉得很陌生,又似曾相识,分析时有一定难度,很容易得到错误的答案。如果能巧妙地借鉴熟悉的物理情景,化陌生为熟悉,让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题目:如图1所示,倾角为α的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足够长的轻质绸带跨过斜面的顶端铺放在斜面的两侧,绸带与斜面间无摩擦。现将质量分别为M、m(M>m)的小物块同时轻放在斜面两侧的绸带上。两物块与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在α角取不同值
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两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总是相等
B.两物块不可能同时相对绸带静止
C.M不可能相对绸带发生滑动
D.m不可能相对斜面向上滑动
1 初战遇阻
设两物块与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假想先将绸带按住,在mgsinα<μmgcosα,即α<tan-1μ的条件
下,有
M与绸带间的静摩擦力为f1=Mgsinα,
m与绸带间的静摩擦力为f2=mgsinα,
将绸带放开后,因为静摩擦力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平衡,M、m都将处于平衡状态,又f1、f2都小于
各自的最大静摩擦力,所以M、m都将与绸带保持相对静止。
对绸带,由于f1>f2,放手后,绸带将沿斜面向左侧加速滑动。
上面的分析得到了三个结论:
(1)M、m都将处于平衡状态;
(2)M、m都将与绸带保持相对静止;
(3)绸带将沿斜面向左侧加速滑动。
这几个结论是矛盾的,显然上面的分析存在问题。这种分析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分析呢?
本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碰到陌生的物理情景时,可以根据头脑中熟悉的物理模型,通过类比和适
当的模型转换,建立类似的物理情景,从而取得突破,达到迅速求解的目的。
以上都是原型启发
上一篇:塑钢窗制安分包工程招标文范本
下一篇:道闸合同补充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