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4-09-01
发布时间:2024-09-01
附件2:
2013年诸城市中小学育人类重大问题研究成果评选申报表 单位(全称):舜王街道程戈庄初中 学段:初中
姓名。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
程戈庄初中 苗伟才 朱伟
摘要:本文以农村初中为立足点,论述了现阶段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探索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途径和方法、管理体系,着重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操作体系和开展个案研究等内容。
关键词 目标途径方法 心理健康 个案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入,而逐步成为教育课题的,已有不少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展开过较为广泛的研究,在理论层面富有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同时也有不少教育同行作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现将我们的研究情况概要的呈现如下
一、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的背景
我校为一所农村农村初中,学生中留守子女多,父母离异家庭子女多,下岗家庭子女多,学困生多,学生有很多的困惑和问题行为,单靠老思路老办法不能较为妥善、彻底的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有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应如何做还感到无所适从。只有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促使学校走上持续稳定的发展之路。
二、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的目标
学校开设心理活动课,各班每隔一周安排一节心理活动课,并分年段实施授课内容。 总目标是改善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全体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相关目标是通过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具体目标如下:“三个基本目标”和“一个最终目标”。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发展自我,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
三、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研究途径和方法
我们主要是以正常学生为主,重点在学生的发展和预防。主要途径有四种,即开展团体的、小组的、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等。方法是有计划、有系统的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研究中采用的基本方法有:行动研究法。辅助的研究方法有:实验研究法、有文献检索、观察研究、问卷调查、教育测验、教育实验、个案研究等方法。
四、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管理体系
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
教师在学生心理发展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学校必须非常重视教师的心理问题,多方入手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学校可以采用“专家指导、课题组成员研讨,全体教师集训,个人自修钻研”等多种方式培训教师,提高全体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2)制定措施,严格要求。学校在加强教师师德的学习的同时,提出了“好教师的十个要求”,对教师的言行作出更为具体的规定,并制订细则认真考评。一方面促进教师心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杜绝因教师的不当行为而引起的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3)改进方法,提高业务。学校重视教师业务培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2.指导家庭教育,家校同步
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共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具体做法如下:向家长推荐订阅《牵手两代》、《家庭教育报》等等,让家长受到教育;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学期中重点进行家访,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家访的一项内容;学校校报设立学生家长专栏,定期刊登家教经验大家谈。
五、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对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有了一定的把握
为了了解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我们大量采取了项目检核量表、评定
量表、轶事记录、自述法、会谈和测量等方法,收集了较为丰富的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资料。从调查可以看出,在对202名学生适应不良率的调查中,97名学生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占48.0%,而105名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占52.0%,中度以上的52名,占25.5%。
(二)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操作体系
1.开设心理活动课
心理活动课各班每两周开设一节,并纳入课表,由心理辅导老师或班主任主持,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内容安排上,低年级以校园适应和常规训练为主,中年级以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为主,高年级以情绪、个性和品德方面的内容为主。每一学年的活动均包括促进学习,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塑造个性,培养品德,增进社会适应力等内容。
心理活动课按年级列出教育目标、内容,但每个年级都要体现出“人际交往、学习、自我意识”等方面,编写教案。教学组织形式可以用“情境式”、“训练式”、“游戏式”、“辨析式”、“小品表演式”等,教学方法可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训练法”、“表演法”等。心理活动课由于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故深受学生的欢迎,教育效果良好。
2.渗透于学科教学
各学科的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不少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的因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另一方面更有助于老师开展班级心理辅导工作,增强了辅导的效果。两者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就可以在课堂内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使课堂教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工作:一是做好课前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确定渗透的方向;二是寻找渗透的结合点,即针对学生的实际,挖掘寻找教材中进行心理辅导的结合点,获取渗透的载体;三是在渗透中强调让学生认识自己,适应环境,明确渗透的目的。我们要抓住心理教育的结合点,捕捉渗透的有利时机,用心理卫生的观点去关注学生心理的细微变化,透析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变得喜欢学习了,教师的报怨也少了,课堂教学轻松活泼了,效率也提高了。
3.个案研究
为了发挥心理辅导的早期干预作用,我们教师要参与个案研究。教师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理论及有关测量资料,确定1—2名有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从“身体情况”、“学业情况”、“个性特征”、“家庭情况”等方面全面、深入、具体地了解学生。运用心理学有关知识,对已掌握的资料或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从心理上寻找原因,制定教育对策,报学校领导小组审核后实施。在个案研究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本着发展性原则,运用综合辅导模式,积极主动与他们建立和谐的辅导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作自我探讨,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逐步了解和发展自我、发挥潜能,使学生向健康的方面迈进。
参考文献
1、班华主编,《心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 1994。
2、四川省教科所主编,心理健康教育,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2002
3、吴增强主编,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1998。
4、王耘、叶忠根、林崇德 , 《小学生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 1993。
5、袁振国主编,张玲等著: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陈家麟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