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导学案 学生用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班级_____小组______学生姓名______教师评价 ______
《书 愤》导学案
编制人:周中元 审核人: 包科领导签字: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探究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爱国精神。
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对《书愤》和《蜀相》两首作品进行比较。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探究诗歌主旨。
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对《书愤》和《蜀相》两首作品进行比较。
预习案
【自主研习】
Ⅰ教材助读
1、走进作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 “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平定)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示儿)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2、“以意逆志”——这是两千多年前由孟子提出的欣赏诗歌的一个基本方法“以意逆志”,这个方法的意思是用读者自己的想法去揣度、推测诗歌作者的本意和思想情感。
3、“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Ⅱ 预习自测
1、(结合书下注释1)谈谈此作是诗人在何时、何地、何种境遇下所作?
2、朗读课文 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
3、陆游的抑郁、悲愤从何来? 诗中的哪写地方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
我的疑惑:
沅江三中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导学案 第1页(共3页)
1
班级_____小组______学生姓名______教师评价 ______
探究案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Ⅰ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一 以意逆志——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请学生运用“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分别就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赏析。(赏析角度:诗句内容、意象、关键词、表现手法、情感)
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沅江三中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导学案 第1页(共3页)
2
班级_____小组______学生姓名______教师评价 ______
探究二: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深入理解《书愤》和《蜀相》这两首作品。
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出两首诗的异同?
1、社会背景:
2、作者经历:
3、主要意象:
4、个人情感:
5、表达技巧:
6、作品风格:
Ⅱ 拓展延伸
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一联词语组合有什么特点?
2、同学们曾经接触过的诗篇中,还有哪些诗篇具有这一特点?
3、这是一种什么艺术手法?
Ⅱ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当堂背诵
● 我的反思:
沅江三中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导学案 第1页(共3页)
3
上一篇:蔬菜加工腌制技术
下一篇:教学津贴发放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