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氧器工作原理(4)

时间:2025-07-06

旋膜式除氧器由于结构的特点(见图 2) ,除氧效果明显提高。其传热、传质方式与液柱式、雾化式和泡沸式不同。它是将射流、旋转膜和悬挂式泡沸3种传热、传质方式缩化为一体。射流、旋转膜和悬挂式泡沸3种传热、传质方式源于喷射、降膜和泡沸传热、传质方式。不同的是将喷射冷凝扩散管取消;仅利用喷嘴的射流改为飞行冷凝,它不仅具有很大吸热功能,而且有很大的解析能力。将自然降膜改造为强力降膜,增加液膜的更新度,造成液膜沿管壁强力旋转卷吸大量蒸汽,增强传热、传质功能。将相向泡沸改为悬挂式泡沸,提高层中蒸汽流速高时泛点(飞溅) ,并能保持汽(气)体通道,将独立的3 种传热、传质装置缩化为一体,在 1 个单元的部件内完成,具有很高的除氧效率。

3. 2 旋膜式除氧器传动、传热、传质的传递过程旋膜式除氧器的除氧效果、稳定性、负荷适应性都比喷雾式除氧器好,且除氧强度大,体积较小。理论分析和运行效果表明:热除氧过程实际上是传动、传热、传质(以下称“三传” ) 3 种过程密切相关的传递过程。如保证了传热条件,传动就是影响传质的主要因素。旋膜除氧器比喷雾和淋水盘式除氧器效率高,主要是其增强了传动、传质的效果。若在旋膜管的中、下部钻有一定数量的切向小孔,部分蒸汽由此喷入,则效果更佳。它能扰动水膜的层流底层,使“三传”递过程进一步强化。从机理看,由于旋膜管能使水形成旋流膜,使流动提前进入紊流状态,水在压力作用下高速旋转向下流动,在垂直于水膜流动方向上面传热、传质主要靠旋涡扰动的混合作用,即紊流扩散。紊流核心的热量与质量传递都很快,越靠近壁面紊流度越小,邻近壁面则基本消失。此时,气体分子主

除氧器工作原理(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