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课程与课程论概述
时间:2025-07-15
时间:2025-07-15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刘学智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课程与课程论概述
一、课程的定义 (一)课程的词源分析: 中国古代: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 立课程,大作工夫” (宋代朱熹《朱子全书· 论 学》 ) 在西方英语世界里:课程(curriculum)一词来 源于拉丁文“currere”,“跑道”(n), “奔 跑”(v),
课程与教学论
(二)课程的不同定义
1.课程是教学科目、学科内容或教材 2.课程是经验 3.课程是目标或预期的学习结果 4.课程是计划 5.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6.课程是社会改造 7.课程的不同层面
课程与教学论
按照Goodlad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五个 不同的层面
(1)理想课程(Ideal curriculum) (2)文件课程(Formal curriculum) (3)理解课程(Perceived curriculum) (4)实施课程(Operational curriculum) (5)经验课程(Experiential curriculum)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的定义:
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 社会取向,为培养人所制定和生成的一套有目 的、可执行的计划。课程应当规定培养的目标、 内容和方法,应当有一套具体实施的策略,也 应当具备恰当的评价方法。同时,实施的过程 也应看作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课程与教学论
二、教学的概念(一)教学词源分析 中国早在商朝就出现了“教”、“学”二字, 教是从学中派生出来的。教学一词英语中也有 多词与此对应。
课程与教学论
教学概念的不同表述:
王策三认为,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 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 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1 刘克兰认为,教学一般可以分为广义的教学和狭义的教学。吴也 显认为,教学是一个复合体,本身就说明教和学不可分割,教为 学而存在,学又要靠教来引导。 黄甫全等认为,在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 的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在狭义上, 我们所说的教学就 是学校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以特定文 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 日本学者佐藤正夫认为,教学的课题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发展人的 全部潜力,使之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态度、能力,以便作为 一个人在社会中出色地活动,为社会的存续发展与人类生活的进 步向上作出贡献
课程与教学论
对教学概念的分析:
第一种,最广义的理解。一切学习、自学、教育、科研、劳动, 以及生活本身,都是教学。 第二种,广义的理解。教学已不再是某些自发、零星、片面的影 响。从内容到目的都体现出有目的、有领导而全面的影响。这就 区别于
生活本身和一般的学习或自学。 第三种,狭义的教学。这指的是教育的一部分和基本途径。通常 所说的教学或教学的主要特征表现的最典型的,就是这种教学。 第四种,更狭义的教学。在有的场合下,教学被理解为使学生学 会各种活动方法和技能的过程,如在小学教学生阅读,写字,算 术。它有训练的意思。 第五种,具体的教学。以上四种类型的教学,都是教学的抽象。 可是事实上,教学都是具体的,都是与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 相联系的。
课程与教学论
教学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 目的学习活动。这里的教者主要是教师,也可以是教 师以外的人。学习者主要是学生,也可以另外的一些 人。 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 学习活动。这一活动更多地表现为围绕学校课程开发 的学习活动,虽然主要是表现在课堂范围之内,但随 着课程范围的扩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扩大,教学活动 的范围也不只局限在课堂之内。
课程与教学论
三、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1.四种观点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的理解概括为四种类型:
(1)二元独立论 认为课程论与教学论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理论研究领域
课程
教学
课程与教学论
(2)包含论:表现为“大教学论”和“大课程 论”两个变式 ●教学是上位概念,教学包含了课程。1632年 出版的《大教学论》,建立了大教学论体系, 形成了教学包含课程的观念。 ●课程是上位概念,课程包含教学。泰勒的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包含论:
课程论
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3)循环联系论:既承认课程、课程论与教学、教学论各自的独立存在,又认为它们之间是循环联系的, 比如,教学可以独立进行,但它是课程实施的部分。
课程
教学
课程与教学论
(4)交叉论 教学包含课程的一部分,课程也包含教学的一 部分。
课程
教
学
课程与教学论
总体对课程与教学关系的理解1.静态的理解:目标、学科、教材、计划 2.动态的理解:课程是经验
课程与教学论
四、课程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萌芽期 16世纪前,是课程论的萌芽期。在这一 时期,学校教育规模较小,表现为贵族教育和 宗教教育 …… 此处隐藏:11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中国古代四大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