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DH】2015-201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

发布时间:2021-06-06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 情感。

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 行比较。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马思聪的《思乡曲》磁带。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 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当祖国遭受侵

略者蹂躏的时候,人民奋起反抗,著名诗人艾青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海峡两岸,多少亲人不 能团聚,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的时候,不禁唱出淡淡的《乡愁》 。

1.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 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 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 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泥土气息浓郁,诗 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艾青是继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产生 过重要影响的诗人。 2.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 诗人,散文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 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 ,致力于现代诗创作。主要诗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你, 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他的诗兼取中国古 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 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 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

《我爱这土地》 这首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 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值此国土沦丧、民 族危亡的关头,艾青用笔饱蘸深情地写下了《我爱这土地》。 《乡愁》 这首诗写于1972年。同所有漂泊到海岛的人一样,余光

中身居 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由于台湾和大陆长 期隔绝,这种思乡情怀客观上又具有了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 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这首柔 情而又真挚的《乡愁》。

《我爱这土地》 1.教师深情地范背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 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 节奏”。 示例: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4.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后明确: 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 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 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 的爱国心。 《乡愁》 1.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 重音。 2.教师作诵读提示: 《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 、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 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 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 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 的“慢板”,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乡 愁 小时候 乡愁 /是一枚/小小 的/邮票 .. .. ..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 长大后 乡愁 /是一张/窄窄 的/船票 .. .. .. 我/在这头 .. 新娘/在那头 .. 后来啊

乡愁 /是一方/矮矮 的/坟墓 .. .. .. 我/在外头 .. 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 乡愁 /是一湾/浅浅 的/海峡 .. .. .. 我/在这头 .. 大陆/在那头 ..

3.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教师作示范朗读。 4.“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 了具体可感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 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 票、坟墓

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 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我爱这土地》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 儿鸣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 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 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诗情,所以用“嘶哑”一词 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 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 执著的爱。 2.为什么小鸟喉咙嘶哑了还要歌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相继沦陷,到写作这首诗的 1938年,我国的华北、华南、华东也相继沦陷,可以说我们的祖 国处在风雨飘摇、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此时的艾青在武汉目睹 了这一切,他为小鸟都即将失去它的栖息地而悲愤。鸟儿唯有用 声音不停地歌唱,为大地悲鸣;诗人只有不停地创作、为民族呐 喊。鸟儿悲鸣到声音都嘶哑了,诗人历时七年的创作也让他疲倦 不堪,但他仍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仍然不愿停止。

3.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 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 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 、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 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 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 ”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 4.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 牺牲自我之意。 5.评说诗中“鸟”的形象,用“这是一只________的鸟”句式说 话。 (1)这是一只歌唱得喉咙嘶哑的鸟。 (2)这是一只在炮火连天的危机时刻仍奋发歌唱的鸟。 (3)这是一只和祖国生死相依、对祖国忠贞不渝的鸟。 “鸟”的形象正是诗人自己的形象,“鸟”的歌唱是诗人也是 全民族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的表白。

《乡愁》 1.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 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的? 邮票——写信可寄家愁 船票——乘船可解相思 坟墓——生死隔绝 ,哀思难诉 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 2.其实,除了这些形象事物之外,还有很多事物能触动我们心中 的痛、触发我

们的情感,引起我们的愁绪。想想看,还有哪些具体 形象?你能以句型“乡愁是____________”再为乡愁打个比方吗? 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那根灵魂深处搏动的血 管 乡愁是雨中渴盼虹桥的芭蕉 乡愁是秋天的落叶,飘飘悠悠, 飘到何时愁方休 这首诗,诗人借助四个意象,抒发了自己浓浓的乡愁,子思母念 ,乡愁可人;夫妻爱恋,乡愁动人;祭母奠土,乡愁感人;愁绪祖 国,着笔惊人!如此动人的乡愁曲请同学们带着深情再去读一读, 并把它背下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这两首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下面我们接着 来体味诗歌的艺术魅力。

《我爱这土地》 1.诗人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 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表 达了“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 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2.第二节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第一节诗是什么关系 ?谈谈你的理解。 (1)揭示全诗主旨。(2)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 里常含泪水”的情状,衬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 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3)最后两句也是 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中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 真挚的爱的表白。

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 族普遍的爱国情感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 儿女共同的心声。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 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 练的概括。因果关系的一问一答,是诗人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 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心情的特写。在这一节里诗意得到了提炼 和升华。 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 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是感情的迸发、感情的 升华。诗意层层递进。

《乡愁》 1.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 的? “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 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 后来—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 邮票上。 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 的媒介。 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 而现在,一湾浅浅的

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 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十几亿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 下长长的余味。

【SQDH】2015-201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