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课件:咏物诗鉴赏
时间:2025-04-25
时间:2025-04-25
一、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 和写作技巧 二、了解咏物诗中寄托的感 情类别 三、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思路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 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 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 歌。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菊花的 高尚气节
作者不求高位、 不慕荣利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注:重九之日,岑参正行军在外。时 逢安史之乱,诗人一直戍守边关。 思乡 战 同情百姓 乱 图 渴望休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 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 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 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春柳繁盛 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 自叹身世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依依惜别图
对故居的 依恋难舍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 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 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 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 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 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 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托物言志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对比 拟人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托物言志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对比 比喻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托物言志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象征
1、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 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 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
2、抒发自身的愁情幽愤。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春柳繁盛、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3、表达志向的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希望他年应时而发, 在京城独占鳌头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 徒③玄鬓,指蝉
高唱、难飞
高洁的品性、 政治上不得意
5、表达喜好和兴趣的。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花中最后凋谢 对菊花的喜爱
6、借事物讽喻的 金钱花 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 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 应被豪门尽劚①将。注:劚,zhú,掘、砍
形如铜钱,娇美可爱戳穿了剥削者残 酷无情、贪得无 厌的本性
2007年高考重庆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 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 不同?
这二首诗都写到了“把烛赏花”的情景,但表达的感 情却有所不同。苏诗先写东风微微地吹拂,海棠花透 出高洁美丽的光泽,散发阵阵幽香,使人有空蒙迷茫 之感。这时,月亮已转过曲折的走廊,照不到海棠花 了。诗人只怕那花儿在深夜里也会睡去,自己更加寂 寞,所以点燃起明亮的灯烛,照看着那一簇簇红艳艳 的海棠,表达了作者对盛开的海棠花的喜爱之情。 而白诗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 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 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 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 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 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 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