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时间:2025-04-07
时间:2025-04-07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 言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
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 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
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 数学在研究领
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
们更好 地 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
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 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
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 集、整
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
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 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
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
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
得对数 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
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
性,使数 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
处理数据 、进行计算、推理 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
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 和方法,是一
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
力和创造 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
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
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
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 同的表达方式,以满
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
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 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
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 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
经验基础之 上。教师应激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
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
学活动经 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
学生的学习 和改进教师的教 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
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结果,更要关
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
学活 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
与教的方式 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 学学习内容和
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
息技术作 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
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 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
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设计思路
(一) 关于学段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
学课程标准(实验 稿)》(以下简称 《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
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
体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
级)。
(二) 关于目标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
《标准》明 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 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
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 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
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 的
要求。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认识) 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
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 情境中辨认
出这一对象。
理解 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
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上一篇:北京二甲以上医院目录
下一篇:桥梁下部劳务分包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