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1)教学案(2)
时间:2025-07-14
时间:2025-07-14
七下生物教学案
2、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文30-31页)
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 3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块不做任何处理。
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1)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牙齿的 和舌的 ,可使食物从大变小,以便消化。脂肪和蛋白质在口腔中不被消化,而淀粉在 唾液淀粉酶 的作用下部分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因此口腔只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
(2)淀粉遇碘液变蓝是特性反应。馒头的成分主要是淀粉,遇碘变蓝色,而淀粉在唾液淀粉酶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色。由此可知,(1)号试管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原因是:馒头被充分分解。(2)号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原因清水中没有唾液淀粉酶,不能分解淀粉。(3)号试管的现象是:周围不变蓝、中间变_________,原因是馒头块分解不充分。
(3)思考:如果(1)号试管不是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而是放入0℃的水中5~10分后,取出滴加2滴碘液,摇匀。此时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只有在一定的__________下才发挥作用。
3、[知识点拔]: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
(1)淀粉的消化: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淀粉和麦芽糖到达小肠后,进一步被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中的酶分解成葡萄糖。
口腔唾液淀粉酶 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中的酶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七下生物教学案
(2)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里开始的。在胃中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并在肠液和胰液中的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被分解成氨基酸。
胃中的消化蛋白酶 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中的酶
蛋白质
多肽等氨基酸
(3)脂肪的消化: 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中进行。肝脏分泌的胆汁虽然没有消化酶,但能乳化脂肪,使其变成微小的颗粒。在肠液和胰液中的酶的作用中,最后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肝脏分泌的胆汁 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中的酶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 + 脂肪酸
4、胆汁也是一种消化液,但是胆汁中没有消化食物的 。但胆汁在消化食物中脂肪时,起了 作用。
5、右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
(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1)图中哪一条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答:
(2)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各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开
始消化?答:淀粉: ,蛋白质: ,脂肪: 。
(3)D中含有哪些消化液?
答: 。
七下生物教学案
五、【知识结构】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系统是由 消化道 和 消化腺 组成的;
2、消化道由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组成,其中 胃 是最膨大的部分,小肠 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3、消化腺可分为: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胃腺和肠腺。肝脏是最大的消化器官 。
(二)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食物中的 淀粉、脂肪和蛋白质 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它们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六、【巩固小测】: (每题1分,共7分) 小测得分:( )
1、下列消化腺中,位于消化道内的是:( )
A.肠腺 B.唾液腺 C.肝脏 D.胰腺
2、既能消化糖类又能消化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液是:( )
A.唾液 B.胰液 C.胆汁 D.胃液
3、细嚼馒头有甜味,说明有少量的淀粉在口腔内被消化成了( )
A.葡萄糖 B.麦芽糖 C.无机盐 D.氨基酸
4、“一杯牛奶壮一个民族”说明了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那么,牛奶中蛋白质最终被消化为下列哪种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 )
A.葡萄糖 B.二氧化碳 C.氨基酸 D.甘油和脂肪酸
5、取一支干净的试管,注入2ml浆糊和2ml唾液,振荡均匀后,放入37℃的水中恒温,10分钟后取出,冷却。滴入两滴碘液,试管内的浆糊( )
A.变成蓝色 B.没变成蓝色 C.变成红色 D.变成绿色
6、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
A.胆汁 B.唾液 C.胃液 D.肠液
7、肝炎患者一般不喜欢吃油腻的食物,由此推断胆汁和下列哪种物质的消化有关( )
A.淀粉 B.蛋白质 C.脂及 D.维生素
上一篇:电销管理客户分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