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育》答案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幼儿园数学教育》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对应 ——是指在两个集合中,一个集合里的任何一个元素按照确定的对应关系在另一个集合里都有一个或几个元素与他对应。
2、主题活动 ——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一个主题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主题一般来源于儿童生活。
3、有限集合——由有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合。
4、类包含观念 ——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逻辑结构之一。类包含观念就是要形成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包含关系。
5、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是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向幼儿实施数学教育的方向和准则。
6、数守恒——指幼儿对数的认识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
7、计量——把一个暂时未知的量同另一个作为标准的约定的已知的量做比较,这个比较的过程就叫做计量。
8、排序 ——就是根据物体的差异按一定的次序或规则进行排列。
9、求同——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并挑选出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物体,这种活动就叫做求同。
10、主题活动——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一个主题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主题一般来源于儿童生活。
11、计数——就是数数,学会手口一致的点数实物并说出总数。
12、序数——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就是序数。如第一、第二。
13、 集合中的元素——在集合中,那些被确定的具有共同属性的一个个对象,就是集合中的元素,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二、填空
1、①从教育的基本内容 ②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 ③从数学教育内容几个方面的数学活动
2、①活动名称 ②活动目标 ③ 活动准备 ④活动过程 ⑤活动建议 ⑥活动延伸
3、①从教育的基本内容 ②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 ③从数学教育内容几个方面
4、①集体活动 ② 小组活动 ③集体与小组相结合的活动
5、①知识概念的学习 ②认知能力的学习③操作技能的学习 ④兴趣态度的学习 ⑤行为习惯的学习
6、①密切联系省活动的原则 ②发展幼儿思维结构的原则 ③ 操作探索的原则 ④重视各别差异的原则
7、①数学教学活动 ②活动区中的数学活动 ③ 数学游戏活动 ④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8、①对应结构 ②序列结构 ③类包含结构
9、①目标 ②材料 ③规则 ④形式 ⑤指导 ⑥ 评价
10、①分合 ②一个总数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数,几个部分数又可以合成一个总数。
三、简答题
1、答:①在同一个小组活动中,教师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评价幼儿,应肯定每个幼儿在自己的基础上
所取得的进步;
②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手的操作活动,进而分析幼儿思维内部的操作活动;
③注意观察个别幼儿的活动,并给与必要的指导。
2、答:①对周围环境中事物的数量、形状、时间和空间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和
游戏;
②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感性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③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操作和探索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④会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材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3、答:①该原则是指数学教育不应只是着眼于具体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应指向幼儿的思维结构的发展;
②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幼儿的思维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幼儿思维的发展就表现为思维结构的发展; ③在幼儿的数学教育中,幼儿掌握某些数学知识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发展的实质在于幼儿的思维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
④所以,在幼儿的数学教育中,教师在教给幼儿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考虑其思维结构的发展。
4、答: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②具有情景性、操作性、游戏性的特点;
③一般是教师组织,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活动;
5、答: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②儿童发展
③幼儿园的学年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
6、答:①分类、排序与对应;
②数、计数与数的运算
③几何图形
④量与计量
⑤空间和时间
7、答:①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②学习加小数、减小数的问题容易,学习加大数、减大数的问题难;
③幼儿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题容易。
8、答:①(2---4岁)能分辨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但不能分辨欧氏图形;
②(4---6岁)是过渡期,能辨认欧氏图形,即区分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
③(7岁左右)具有逆向思维能力,能辨认直线形成的封闭图形。
9、答:①幼儿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
②幼儿的个别差异性在数学教育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③幼儿学习数学时的个别差异,不仅表现为思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发展速度上的差异、还有学习
风格上的差异。
④作为教育者应该考虑虑不同儿童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儿童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10、答:①认识1---10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