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皮沟金矿区主要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分析
时间:2025-07-04
时间:2025-07-04
夹皮沟金矿区主要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分析
夹皮沟金矿区主要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分析
[摘要]夹皮沟金矿位于吉林省桦甸市,处于中朝古陆东北缘,辉发河深大断裂带东南侧,是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中的金矿。夹皮沟金矿区作为一个典型的金矿富集代表区域,它不仅有着悠久的金矿探采历史,还是一个闻名中外的金矿化集中区。通过对其矿床地质的深入研究,必然能为我国金矿探、采提供宝贵的经验财富。本文根据个人多年工作经验以夹皮沟金矿区为核心,总结阐述夹皮沟主要成矿带,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多种成因分析,通过对其矿床地质的深入研究,以期望为以后夹皮沟地区的金矿探、采事业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夹皮沟 金矿 地质特征 成因类型
1区域及矿区概况
夹皮沟金矿区是闻名中外的金矿化集中区和国内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其特有的地质背景是金矿形成的充分条件。
夹皮沟金矿化集中区各金矿床形成和布局的基础是位于华北陆台北缘东段的夹皮沟花岗岩-绿岩带。该带岩石组合主要为灰色片麻岩(即TTG,由英云闪长岩、花岗岩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等经区域变质而成)、斜长角闪岩(绿岩残留体)、绢云母片岩和磁铁石英岩等(即表壳岩)。变质作用以低角闪岩相为主,后期又遭受强烈的变形改造。这是本区金矿和铁矿最重要的赋矿层位,金矿体(脉)与绿岩有着密切的关系。夹皮沟花岗岩-绿岩带的南侧为太古宙高级变质区,其岩石组合主要是暗色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麻粒岩以及部分变粒岩等,这其中也有金矿化,目前也发现了一批金矿床。
矿区内华力西期和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十分强烈,主要表现为基性~中酸性~酸性及碱性等不同性质脉岩的侵入,有些脉岩与金矿体空间关系密切,如八家子金矿床的正长斑岩,板庙子金矿床的辉绿岩及近期发现的大线沟北区的正长斑岩等等。矿区内发育的长40余公里的北西向构造蚀变带(以下简称北西带),是由一系列糜棱岩、碎裂岩、脉岩组成的脆韧性剪切带,在剪切带中还发育着一系列平行的或首尾相接的断裂,它们具有切割深、多期活动的特点,控制着包括含金石英脉在内的各种岩脉和矿脉的展布,是矿区最重要的控矿构造。由此而衍生出的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构造也非常发育,是金、铁矿体赋存的重要空间。
除此之外,分布在二道沟~三道岔~冰湖沟~天桥沟~稻草沟的韧性剪切带(以下简称新北西带),是一条产于北西带上盘并与之平行的成矿带。与北西带平行相距1.5km,控制长十余公里,宽几~几十米。该带中产有二道沟金矿床、三道岔金矿床及一些金矿点,目前工作程度低,成矿潜力较大。
2金矿集中区金矿床地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