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花词看李清照的人生风貌(6)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关于李清照诗词赏析的论文
不耐风揉”(《满庭芳· 小阁藏春》)的残梅,“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的丰姿到“天教憔悴瘦芳姿”凋零(《多丽》)的白菊,上阙写花开,下阕写花谢,恰如词人前半生的虽经风雨百般好,到晚年国破家亡唯凄凉。
而南渡之后的代表作《 声声慢》 中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几句,则更典型地表现了作者的生命枯竭意识。南渡前虽然“人比黄花瘦”(《醉花阴》),但毕竟还未凋落。可此时此地,同为“黄花”, 竟与枯败破损,凋零得“满地堆积”,向我们诉说着一个人在经历了许多风雨折磨之后,似乎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
李清照少女时期的天真活泼;中年时期的甜蜜生活中带有一股淡淡离愁;晚年时期的流落天涯,愁苦深重,这一切都使她的写花词相应地起了变化:由明丽娇艳而憔悴自损而枯萎凋零。我们透过这一花即人的盛衰变化过程,从一个生命个体的盛衰,曲折地认识了北宋、南宋之际的社会变迁,倾听到时代沉重而哀痛的呼声。
三、惜花——女词人的人生态度
自古以来,花就被文人纳入笔端,作为抒发感情的对象。在中国诗人心目中,花始终是有生命的,花的存在就是人的存在这源与他们把自己的情志注入到花上。李清照对花的欣赏就是这样。李清照的写花词,把中国文学主题之一的“伤春”题材带到了新的高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世“黛玉葬花”的心境,李清照也同样尝过。
李清照写花不象屈原那样将花的高贵、完美自比,她写花是将清醒地看到生命局限而产生的一种生的无常意识灌入花中,具体表现出来就是惜花。花开花落,引起词人对花短暂命运的关注,由花及人,敏感的词人感慨生之渺小命之飘忽,人间之变化莫测,感慨自身无从挣脱现实命运的压迫。真实生命的困境被看在眼里,却无力摆脱,只能产生“惜”的态度,以慈悲情怀来对待。这种惜花态度是一种睁着眼睛看宇宙人生的现实态度。因此,李清照笔下多半是写花的荣衰,这种荣衰具有时间意味,标志着宇宙的宿命过程。流水落花的意象,总是和惜春、惜时,生命的哀叹相联系。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以“藕香残”写时序的流逝也就是年命的流逝,是那种“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可奈何的叹惋。这种时间观与孔子“逝者如斯”、陈子昂“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感遇》 其二)、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洗溪沙》)的感觉很相似,它包含着那种天命的流转、不可移易的根本真理在其中,正如肖弛在《 中国诗歌美学》 中所说的:“诗歌艺术中的时间意识是一种生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