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文化进校园的调查与思考——以贵州威宁板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彝族文化进校园的目的是通过培养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知识和民族意识的学生,让他们从小就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的意识,从小就接受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素质,让他们今后更好地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任。笔者在贵州威宁板底中小学调研中发现他们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一些分析。
彝族文化进校园的调查与思考——
以贵州威宁板底中小学为例吴雪瑞
摘要:彝族文化进校园的目的是通过培养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知识和民族意识的学生,让他们从小就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的意识,从小就接受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素质,让他们今后更好地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任。笔者在贵州威宁板底中 小学调研中发现他们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一些分析。 关键词:彝族文化;中小学校;查思考调板底中小学概况贵州威宁彝族自治县板底面积 9 .4 9 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2 5 20米。距威宁县城 3公里,距 36国道线 7公里。有八个行政村, 0 8 2 .5 5个村民组。居住着彝、汉、苗、白、穿青等民族 3 3 2 8户 13 8人,彝 47族有 9 9,占总人口的 6 .7。板底乡是_个以彝族为主,多民族 55人 6%二混杂而居的县镇形成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并且保留完整。 板底中学创建于 17 9 0年 9月,目,在校学生有 4 4人,前 0 8个教学班。校园占地面积 9 2 3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2 9 9 8平方米,图书 14 2册。现有专任教师 4 88 4人,已评职 2 0人,大专 1 9人,本科 2 4人, 中师 1,学历合格率为 9 .3人 7%。2 0 4月,板底中学教师队参演 06年一
、
了很好的契合点,使素质教育在民族自治地方得到了进一步推进和提高,推进民族地区教育、文化、旅游、经济全面发展的另一个高度。 在全球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构建与完善由正规文化教育课程和非正规文化教育课程所构成的整体课程体系。让人类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板底中小学中彝族文化内容和形式单一,培训的内容就是歌舞。中学主要是民歌对唱、《铃铛舞》《、撒麻舞》、傩戏《撮泰吉》;小学主要是《阿西里西》舞蹈、月琴合唱、千人《铛铃舞》,其实中小学传授的内容是重复的,只是在规模上有点变化。注重学校课程,忽略地方课程,虽然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其实还是应试教育,以这也其中一个客观原因。中学一个星期一次“所民族文化兴趣爱好培训”,小学一个星
期两次彝族歌舞培训,时间少内容单一这是板底中小学对“民族文化进校园”这一重大课题的认识不够,而造成对民族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刻。 2、民族文化的师资力量缺乏根据对板底中小学进行调研时,普遍反映缺乏民族文化教学师资的问题。目前对民族文化进行开发创作的师资主要是:学校教师相互推
的《撮泰吉》和《铛舞》应邀参加了毕节大方“铃国际杜鹃花节”; 20年 3,《 07月铃铛舞》参加了“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威宁赛区、毕节地区赛区的比赛,在威宁获得了“特等奖”的桂冠;20 09年 1 1月, 《月琴演奏》和《铃铛舞》被邀参加了省彝学会第四届会议暨彝族年活动在我县举行的彝族年活动; 0 0年暑假《 21阿西里西》舞蹈队参加了 多彩贵州舞蹈大赛。板底中学把“民族文化进校园”当作对外展示形象、宣传自己的最佳手段,在此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板底小学占地面积约 1 .4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师 4 7名 ( 3名有被借用到乡政府 ),其中汉族 1名,布依族 1,白族 1,苗族 1 2名名 名,土家族 2,彝族 3,教师学历合格率达 10,中双语专业名 0名 0%其毕业 1人,现有 1个班级,在校学生 94人,其中彝族学生占学生总 3 8 7数的 9.4。由板底小学师生排练表演舞蹈《 8%阿西里西》曾荣获过 20 07年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威宁赛区原生态类三等奖; 0 9年在威宁赛 20区荣获优秀奖并代表毕节地区参加全省半决赛。2 1 0 0年代表威宁县参加云南楚雄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彝族文化展演”等等。目前板底小学在努力的打造千人铃铛舞和千人月琴队,每个星期二、四下午两节课进行专项训练,把千人铃铛舞和学校的广播体操一起交叉播放形成具有彝族特色的课间活动。 二、板底中小学存在的问题1、对民族文化进校园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刻
爱德华.伯内特.泰勒首次全面的提出文化的概念,即“文化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个人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性的复合体。…文化是~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之所以作为民族而存在生活至今,就在于它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不管是饮食、住宅、服饰,还是婚丧嫁娶、文学艺术,都凝结着文明的火光、民族的烙
印,并延续着消逝的历史,承载着生活的智慧,集中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民族文化进校园,不仅仅是让学生唱唱歌、跳跳舞,而是要全方位的注重本民族的生活习俗、语言文字、肢体动作、视觉听觉等所蕴含着的文化符号以及负载的教育功能。通过研究和实践使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合理化。 民族文化进校园就是通过培养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知识和民族意识的学生,让 …… 此处隐藏:155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