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课标版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经 典 真 题 在 线 高 频 考 点 突 破 解 题 能 力 培 养 即 时 对 点 演 练 课 时 规 范 训 练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诗厨”的由来 江南一地有家颇有名气的 “唐诗菜馆”。一天,有位客官傲气 十足地来到馆里,仅以八文钱和两个鸡蛋,苛求厨师按杜甫的七言 绝句做三菜一汤。厨师明知客官出难题,硬是知难而上,欣然同意。 不一会,只见厨师端上三菜一汤放在桌上:第一道菜是两个蒸蛋黄, 伴以几根小葱,象征“两个黄鹂鸣翠柳”;第二道是青菜叶上铺着 一丝蛋白,意为“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道菜是清炒白蛋花,连 根葱儿都没有,寓为“窗含西岭千秋雪”;第四道菜更简单,是一 大碗清水,上面只漂着几片雪亮的蛋壳,酷似“门泊东吴万里船”。 客官见此“三菜一汤”,连声赞口不绝。后来这位厨师被誉为“诗 厨”。
经 典 真 题 在 线 高 频 考 点 突 破 解 题 能 力 培 养 即 时 对 点 演 练 课 时 规 范 训 练
经 典 真 题 在 线 高 频 考 点 突 破 解 题 能 力 培 养 即 时 对 点 演 练 课 时 规 范 训 练
第一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
经 典 真 题 在 线
1.(2012· 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 修 叶 睦[注]
高 频 考 点 突 破 解 题 能 力 培 养 即 时 对 点 演 练 课 时 规 范 训 练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 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 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 典 真 题 在 线 高 频 考 点 突 破 解 题 能 力 培 养 即 时 对 点 演 练 课 时 规 范 训 练
经 典 真 题 在 线 高 频 考 点 突 破 解 题 能 力 培 养 即 时 对 点 演 练 课 时 规 范 训 练
答案:(1)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秋雨之后落叶的情 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 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2)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 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2.(2011 · 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 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经 典 真 题 在 线 高 频 考 点 突 破 解 题 能 力 培 养 即 时 对 点 演 练 课 时 规 范 训 练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 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经 典 真 题 在 线 高 频 考 点 突 破 解 题 能 力 培 养 即 时 对 点 演 练 课 时 规 范 训 练
2013 年 《考试说明》 规定: 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 D 级。 考查赏析诗歌人物形象、意象、意境的能力,就是要求把握诗歌刻 画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和蕴含的意义,分析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 感情和社会意义。 从近两年的命题情况看,考查方向大致有如下几种:①对抒情 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②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③对诗歌意境(是 指文学作品中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诗人主体审美情感 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意义等)。 2014 年本考点仍会在高考试卷中呈现, 考查题型也会有所变化,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经 典 真 题 在 线 高 频 考 点 突 破 解 题 能 力 培 养 即 时 对 点 演 练 课 时 规 范 训 练
经 典 真 题 在 线
考点一
人物形象
诗歌的最大特征是抒情性和形象性。诗歌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 情两种方式。间接抒情通过诗歌中的人事物景抒情,而这些便是诗 歌的形象。所以说诗歌形象是情感的载体。那么准确地把握形象、 分析形象是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关键,也就成了鉴赏诗歌的一把钥 匙。形象也叫艺术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 的生动具体的、寄寓着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高 频 考 点 突 破 解 题 能 力 培 养 即 时 对 点 演 练 课 时 规 范 训 练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 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 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 写法。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 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 ,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 高孤傲者的形象。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统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 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 …… 此处隐藏:191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仲裁法y第三次过程性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