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与复苏新热点和进展
时间:2025-07-14
时间:2025-07-14
新生儿窒息与复苏新热点和进展
新生儿窒息与复苏新热点和进展
一、新生儿窒息仍是当今引起婴儿死亡和影响儿童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Ambalavanan(2006)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结局预测”一文中提出:HIE是导致新生儿和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估计全世界每年400 万新生儿死亡中有23%以及在死亡年龄< 5岁的儿童中有8% 与出生时的窒息有关。即使是在发达国家的转诊中心,中~重度HIE仍有53%~61%会发生死亡或导致中~重度残疾。Black(2003)报告 2000年全球< 5岁儿童死亡1080万,其中< 28天新生儿390万。新生儿窒息为第一位占29%。Singhal(2005)报告在经济不发达国家, 23% 的新生儿死亡应归于新生儿窒息,但不清楚 有多少与不好的复苏有关。在发达国家由于新生儿复苏,估计能降低6%~42%的新生儿病死率和发生率。根据我国妇幼卫生监测显示:200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前三位死亡原因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为第2死因,在城市感染性疾病 得以控制后出生窒息已成为第一位死因。
为了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2003年中国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等在我国启动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 制定“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2004)。项目目标:五年内在我国建立一个遍及全国的、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人才队伍,确保我国每家医院的每个分娩现场至少有一名受过复苏培训、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以降低我国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二、2005年后复苏方法的新要点(Circulation, 2005, 112:IV-188-IV-195.)
1.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更能反映ABCDE复苏原则,流程图内第1个30s内要做三件事即出生后先进行(1)“快速评估”,约5~6 sec。快速评估有两个目的:羊水清时:决定是否需要复苏。如呼吸、肌张力有一条不好者则需要复苏即进入(2)“初步复苏”,20sec 内完成后即进入
(3)“评估”在数秒钟要作出反应如无呼吸则立即采用自动充气式气曩面罩加压呼吸。 胎粪污染羊水时:决定新生儿是否需要气管插管气管内吸引胎粪。 提出“有活力”和“无活力”的概念, 如新生儿有活力(呼吸规则或哭声响亮、肌张力好、心率>100次/min)不需要气管内吸引胎粪;如新生儿无活力(3条中有1条不好)则立即将新生儿置于开放暖箱保暖下摆正体位(可先不擦干)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吸引胎粪,吸引后完成初步复苏再“评估”呼吸、心率和肤色。原来按顺序评估:呼吸、心率、肤色;改变为依靠操作者的经验排序和决定先后顺序。
2.用胎粪吸引管一端直接连接气管导管接口,另一端连接低压吸引器。吸引时复苏者用右手食指将气管导管固定在新生儿的上颚,左手食指按压胎粪吸引管的手控口,吸引时使其产生负压,边退气管导管边吸引,3~5s将气管导管撤出。如需要重复插管再吸引。指南着重强调胎粪吸引管须要推广,改变目前国内还在使用的气管内吸引管多次冲洗的方法。对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常规口腔、鼻腔吸引不再推荐使用。
3.用氧:最初复苏时使用特定的氧浓度当前还无充分依据(1)对足月新生儿:推荐当患儿有紫绀或者在复苏时需要正压通气时给100%的氧; 然而,研究认为复苏时用低于100%浓度的氧也可能获得成功;如果用低于100%浓度的氧复苏时,在生后90秒内仍无改善应该提高氧浓度至100%;如果无氧源时,可用空气氧进行正压通气。(2)对于小早产儿(小于32周)在分
新生儿窒息与复苏新热点和进展
娩中应注意避免过高的组织氧合:指南推荐复苏时脉搏氧饱和度仪监察;开始正压通气时用氧浓度应在空气氧与100%氧浓度之间,未证实以哪个特定的氧浓度开始为宜;调节氧浓度使氧饱和度渐增至90%,当氧饱和度超过95%时需降低氧浓度;无信服证据证明复苏时短暂100%氧对早产儿有伤害。(AAP/ AHA 2005, 15: (2) FALL/WINTER.)
4.通气策略: (1)早产儿应特殊考虑呼气末正压(PEEP)的作用或在复苏过程或复苏后予持续气道正压给氧(CPAP)。(2)应用呼气末压力可保护对抗肺损伤并改善肺的顺应性和气体交换绝大多数呼吸暂停早产儿可用20~25cmH2O压力行最初的通气。如早产儿需迅速改善心率或未见胸廓起伏,则须更高的压力。(3)无足够的证据推荐适合的初始压力及呼吸频率。(4)在产房内超低出生的早产儿使用CPAP,可以减少气管插管需求,缩短机械通气的天数及减少产后使用类固醇。治疗推荐:缺乏充分资料支持或反对在产房即刻或复苏后立即常规使用CPAP。
5.通气设备:(1)可调节压力的T形组合(T-piece)人工装置设备,能用于新生儿尤是早产儿面罩-气囊正压通气。(2) 提出一旦面罩通气无效及气管插管通气失败或不可能时,喉罩气道将提供有效的通气。
6.CO2监测:气管插管后一定要确认气管导管的位置,心率慢及心率无上升的婴儿应特别注意。呼出气CO2监测可有效证实导管位置。
7.药物:(1)肾上腺素推荐静脉剂量0.01~0.03mg/kg;如气管内给药可给较大剂量最大可加至0.1mg/kg。(2)纳络酮不被推荐为最初 …… 此处隐藏:540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