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技举国体制弊大于利一辩稿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一辩稿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今天我方的辩题是,中国体育竞技的举国体制弊大于利。
首先,举国体制是指以国家利益作为最高目标,国家体育管理机构出资出力,集中选拨、培养、训练优秀体育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等国际体育赛事,其目标在比赛中的体现,就是在比赛中与他国竞争,夺取金牌。
接下来,我将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维度梯进阐述我方立论。
第一(个人角度),中国举国体制造就的成功者只是少数,而大部分运动员的退役生活无法得到保障。举国体制以国家利益作为最高目标不仅给运动员带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使训练变得功利且无乐趣可言,而且为了夺得金牌,体制本身在对待被淘汰者上是残酷的。体质决定了国家对运动员从小进行高度专业化且高强度的训练,然而金牌有限,未经过完整教育的运动员一旦没有机会上场或错过金牌,遭受的将是心理上的煎熬和前途的暗无天日,最后只能面临退役。像这样大面积培养,小面积成才的体制,对大部分运动员来说就是一场由国家操盘且赌上自己人生的赌博。中国体育报曾报道,80%的运动员退役后因没有一技之长而谋生艰难;中国体操退役女将田静患肾衰竭却无力负担救治费用的报道更是值得我们反思。
第二(社会层面),体育竞技的举国体制,忽视了大众体育资源的短缺、民众身体素质低下的社会现状。雅典奥运会备战四年,中国投入200亿元,最后获得32块金牌,那么每枚金牌的成本超过六亿元。然而目前为止,中国大部分中小学甚至高校没有游泳池、塑胶场地,体育基础设施的缺乏及国家的不重视使得中国民众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不仅如此,举国体制带来的金牌大国使群众的关注点由体育活动本身转移到体育赛事及能否得奖上,这也使得体育成了少数顶尖选手的活动,而非一项提高身体素质的群众性活动。举国体制把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人为割裂,使有些体育项目的人才厚度不足,也使竞技体育成为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
第三(国家层面),当今中国的举国体制投资收益率不再可观。不可否认实行举国体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就,而这么做的目的,是在于培养普通民众的自信心与国家认同感。在当今中国民族自信心与国家认同感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举国体制发展体育是否还能像以前一样一呼百应众人倾倒就不能保证。而真正对国家名族自信的人,其民族自尊心并不需要奖牌来维系。但当一块金牌的成本上升到六亿多,巨大的投入与收获不成比例的时候,当巨大的财政支出摆在所有纳税人的面前时,举国体制是否该实行成了民众心中的一个大大的疑问。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中国体育竞技的举国体制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