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史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1-06-06

英布战争:1889年英国对南非布尔人的战争。布尔人是荷兰 在南非移民的后裔,19世纪在南非建立奴役黑人的德兰士瓦 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由于该地在l9世纪60-80年代先后 发现钻石和黄金矿藏,英国驻南非开普殖民地的殖民者积极 活动,力图吞并这两个国家。双方争夺南非的斗争日益激烈。 1899年双方战争开始,布尔人战败。l902年5月双方签订和 约。奥兰治和德兰士瓦被英国兼并。1910年该地并入英国自 治领南非联邦,由白人种族主义集团统治。 日俄战争:1904-1905年日本和沙皇俄国为重新分割中国 东北和朝鲜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战争场主要在中国东北。 19世纪末沙俄加紧侵略中国东北,日本“明治维新”后积极 推行大陆政策,因而对俄国扩张不满。1902年订立的《英 日同盟》得到英国支持,更促使日本态度强硬。日俄双方在 1904年2月爆发战争。俄军在陆上、海上都遭惨败后,经美 国斡旋,双方于1905年9月5日签订《朴茨茅斯和约》规定: 俄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保护”,把中国辽东半岛的一切特 权转让给日本,库页岛南部割给日本等等。

英日同盟: 1902年英日为在远东对抗俄国扩张并侵略中国和 朝鲜而缔结的军事政治同盟。1895年后日俄在远东的矛盾尖 锐起来。英国为了在远东利用日本对抗俄国扩张。1902年1月 30日同日本在伦敦签订同盟条约。规定:1.双方承认彼此有 权干预中国和朝鲜内政; 2.缔约国一方如对第三国作战,他 方应守中立;3.缔约一方如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作战,他方 应给予军事援助,共同作战,须相互同意方能媾和。日本利 用这一同盟,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该条约 有效期为5年,后又多次续订,到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被废止, 代之以“四国协定”。 1905年革命:俄国第一次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十世纪初,俄国内外矛盾极其尖锐,1905年1月9日(俄历), 沙皇政府枪杀彼得堡工人的严重流血事件,导致革命的爆发。 10月,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出现了全俄政治大罢工,第一次 建立了工人代表苏维埃。12月,莫斯科和其他城市爆发武装 起义,革命发展到最高峰。由于缺乏统一行动,起义被各个 击破。1906年后革命处于低潮,直到1907年“六三政变”, 进入斯托雷平反动时期。“六三政变”标志着俄国第一次革 命的结束。这次革命锻炼了俄国无产阶级和农民,列宁称 1905年革命为十月革命的“总演习”,它对世界各国革命运 动也有深远的影响。

同盟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帝国主义列强结成的军事与政治集 团。1879年,德国、奥匈帝国为了对抗俄国与法国

缔结军事 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正式形成。三国同 盟的目标直接对准法国。后意大利于1915年脱离同盟国集团, 转而加入协约国集团。同年,保加利亚与土耳其则相继加入同 盟国。1918年11月,同盟国集团在与协约国的军事战争中失 败,最终随着德国的战败,同盟国集团瓦解 协约国:在19世纪末的欧洲帝国主义争夺中,1893年,为了 抵御并对抗德奥同盟国集团,夺取更大的欧洲战略优势地位, 沙皇俄国与法国缔结条约,结成俄法同盟。1904年,英国与 法国缔结同盟,1907年英国与俄国缔结同盟。由此,欧洲出 现了一个与德奥同盟国集团相对峙的协约国帝国主义集团。第 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美国等25个国家相继加入该集团。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退出该集团。在一战中, 协约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摩洛哥危机:20世纪初法、德为争夺摩洛哥而引起的三次帝 国主义战争危机。l904年的英法协约中英国对法国占领摩洛 哥的承认引起德国不满。1905年德皇威廉二世访问摩洛哥 时声称,摩洛哥苏丹是“独立君主”,要求重审英法协约, 并以战争相威胁,造成第一次摩洛哥危机。为解决这一矛盾, 1906年在西班牙阿尔吉西拉斯召开国际会议,参加国包括 法、德、英、美、西等14个国家。由于英俄支持法国,德国 被迫让步。会议声称承认摩洛哥的警察控制权。1908年摩 洛哥发生宫廷政变,法国乘机占领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法 德关系再度紧张,发生第二次摩洛哥危机。1911年法国占 领摩洛哥首都非斯,德国派炮舰“豹”号到阿加迪尔示威, 战争一触即发。后因英国出面支持法国,德国作了让步,在 同年9月签订的《德法协定》中承认摩洛哥为法国保护国, 德国则取得法属刚果的一部分作为补偿。三次摩洛哥危机显 示出德法之间以及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已到十发关尖锐 的地步。

巴尔干战争:欧洲现代历史上一共有两次巴尔干战争,第一 次巴尔干战争称之为巴尔干同盟反对土耳其的战争。1912年 10月,巴尔干半岛民族国家由于土耳其拒绝其民族独立要求, 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等国与土耳其交战,战争的结果 是结束了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的封建统治,土耳其丧失了除 色雷斯以及伊斯坦布尔以外的所有欧洲领地。第二次巴尔干 战争是以保加利亚为一方,土耳其、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 国为另一方,在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的挑唆下,于1913年6月 开战。战争的结果是保加利亚失败,丧失其在马其顿以及色 雷斯的大部分土地,至此战争结束,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加剧 了巴尔干半岛的国际紧张局势,成

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奏。 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矛盾 极端尖锐,巴尔干半岛矛盾尤为激烈。1914年6月28日,奥 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前往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 维亚爱国志士普林齐普刺杀。奥匈帝国利用该事件向塞尔维 亚提出最后通牒,但为塞尔维亚拒绝。7月28日,在德国的 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由此,欧洲帝国主义列 强纷纷参加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萨拉热窝事件成 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施里芬计划: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确立的军事进攻的 作战方案。1905年由德军参谋长施里芬确立,其核心是强 调速决战。该计划假设德军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西线为作 战重点。德军将集中优势兵力用于西线作战,而且拟在西线 右翼集中全力,突破西欧低地国家,突破法国北部,直取巴 黎,最终与左翼部队合围法军主力。在西线用4到6周的时间 结束作战,然后全力攻击东线。在东线用3到4个月时间击溃 俄军,结束战争。该计划完全建立在军事冒险的基础之上, 忽视了战争的规律以及可变因素。而且在一战前被一再调整, 最终由于德军在马恩河战役失败,计划宣告破产。 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与同盟国军队在西 线的一次重大战役。1916年2月,西线德军在马恩河战役与 索姆河战役后,纠结重兵向法国军事重镇——凡尔登发动进 攻,试图击败法军重兵集团主力,直取巴黎。但是由于法军 的英勇抵抗,德军始终未能突破法军的凡尔登战线,双方损 失了大量的兵力。9月,德军开始转入战略防御,10月,法 军开始大规模进攻,并于12月收复了几乎全部失地。凡尔登 战役最终以德军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索姆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与德军在法国北部地区 发生的重要战役。1916年7月一11月,英法联军在西线索姆河 地段发动军事进攻,试图减轻德军在凡尔登地区的军事进攻压 力。联军与德军在索姆河地段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役的结果是 英法与德军均损失军队在百万人之上,但是,英法军队并没有 打破西线的战略僵持格局。 马恩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英法军队与德军在西线发生 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会战。1914年8月,德军实施施里芬计 划,利用其军事优势突击进攻协约国的防线右翼。在战役初期, 德军取得较大的军事优势。但是,在协约国意识到德军的军事 意图之后,及时调整了其战略部署,加强了西线右翼的军事布 防,德军的军事进攻最终为英法盟军所阻止,施里芬计划所确 立的基本军事目标没有达到。9月,英法协

约国在马恩河一线 以50多个师的兵力向德军发动进攻,最终迫使德军由战略进 攻转入防御,西线战局开始陷入对峙之中。

坦能堡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与同盟国军队在东 线的一次重要战役。一战爆发后,俄军为配合西线协约国的 军事作战,于1914年8月在东线发动军事进攻,俄军主力两 个集团军进攻德国的普鲁士,但由于其指挥系统差,后勤补 给困难,在两个集团军之间出现一条几十公里宽的空隙。东 线德军在兴登堡与鲁登道夫的指挥下,最终击溃入侵俄军, 俄军全线溃败,12万人被俘。德军在东线由此从防御进入进 攻,最终在12月,在俄国内陆战局陷入僵持状态。

日德兰海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德海军进行的决定性军 事战役。1916年5月一6月,英德海军主力在丹麦日德兰半 岛西北斯卡格拉克海峡发生遭遇作战。双方出动了上百艘军 舰,战况惨烈。战役的结果是英德双方都损失惨重,英国的 损失大于德国,但是,德国海军试图进入北海以及大西洋作 战的军事企图没有实现,英国仍然控制着波罗的海与北海的 控制权。 无限制潜艇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在大西洋采取的针 对英国的经济封锁战。1917年2月,由于德国在欧洲大陆的 军事进攻失败,没有达到迫使英法等协约国帝国主义投降的 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击英国,德国在大西洋水域宣布实施 “无限制潜艇战”,试图在经济上彻底封锁英国,使之陷入 饥饿。“无限制潜艇战”使英国的对外贸易几乎陷入停顿, 使之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却仍没有达到迫其投降的目 的。而且,“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舰只的攻击,使之成为 美国参战的一个借口。

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帝国主义为与战败国订 立和约、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而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1919 年1月18日---6月28日,协约国27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商定 与战败国的停战事宜,苏联被排斥于会议之外。美英法三国 控制了会议,在其策划下,协约国与德国订立了《凡尔赛条 约》,1919年-1920年,协约国又相继与奥地利、保加利亚、 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和约。巴黎和会不是一次和平会议, 它完全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列强相互争夺利益与势力范围的产 物,它]所确立的战后秩序,完全建立在对战败国、殖民地 半殖民地的压制与剥削基础上,注定将是失败的。 《凡尔赛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强迫德国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 条约。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协约国与德国订立《凡 尔赛条约》。其内容包括: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欧本 与阿尔梅归比利时,石勒苏益格归丹

麦,西普鲁士与上西里 西亚归波兰;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以及比利时接管;德国 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陆军不得 超过10万人,军官不过4000人,不得拥有坦克与飞机等重 武器,海军不得拥有潜艇等。《凡尔赛条约》是协约国帝国 主义赤裸裸地对德国的政治与军事剥夺,它是帝国主义利益 争夺的产物,是非正义的。

国际联盟 一战后协约国为控制和整肃国际秩序而建立的国际组织,最 早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计划”中提出。1919年4月 在巴黎和会中,协约国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国际联盟盟约》, 并于1920年1月成立了国联。该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建 立的口号是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互助,防止战争,对国 际冲突进行仲裁。但是国联自建立后,一直为英法所控制, 在20-30年代国际斗争中,成为英法帝国主义维持其既得利 益、对法西斯势力进行绥靖的工具。1946年4月正式宣布解 散。 委任统治制 一战后协约国对战败国殖民地进行瓜分和统治的一种新殖民 手法。1919年1月—6月,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帝国主义 根据《国际联盟盟约》的规定,确定将德国等战败国的海外 殖民地按照其经济状况与地理位置,分成三个不同等级,由 国联委托各协约国实施殖民管理。通过这种形式,德国与土 耳其的殖民地被瓜分殆尽。在委任统治制之下,帝国主义打 着帮助殖民地人民发展政治制度与国民经济的旗号、大行殖 民统治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压榨之实,这也成为协约国帝国主 义构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圣日耳曼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与奥地利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1919 年9月10日,协约国与奥地利签订《圣日耳曼条约》。条约 规定:南蒂罗尔、的里雅斯特、伊斯的里雅等地归属意大利,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一级达尔马提亚海岸以及岛屿归属南 斯拉夫,波希米亚、摩拉维亚等归属捷克斯洛伐克加利西亚 归属波兰,布科维纳归属罗马尼亚。奥地利陆军不超过3万 人,德奥永不合并。奥地利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圣 日耳曼条约》同样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 《纳伊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 1919年11月27日,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纳伊条约》。 条约规定:斯特鲁米查归属南斯拉夫,西色雷斯归属希腊、 南多布鲁查归属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军队不得超过3.3万人, 而且不能拥有海军。保加利亚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 25.5亿金法郎。《纳伊条约》同样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利益 争夺的产物。

《特里亚农条约》 一

战后协约国与匈牙利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1920 年6月4日,协约国与匈牙利签订《特里亚农条约》。条约规 定:斯洛伐克与喀尔巴阡乌克兰归属捷克斯洛伐克,克罗地 亚与斯洛文尼亚归属南斯拉夫,巴纳特一部与特兰西瓦尼亚 归属罗马尼亚。匈牙利陆军人数不得超过3.5万人,境内多 瑙河由协约国管制,匈牙利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22亿金 法郎。《特里亚农条约》同样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 产 《色佛尔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1920 年8月10日,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色佛尔条约》。条约规 定:土耳其放弃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阿拉伯 半岛的一切权利,东色雷斯和爱琴海岛屿归属希腊、罗得岛 与多德卡尼斯群岛归属意大利,土耳其海峡实施国际共管。 土耳其须承认亚美尼亚独立,承认库尔德斯坦向有自治权。 协约国杂土耳其八六领事裁判权,土耳其财政处于协约国监 督下。土耳其军被水平不得超过协约国规定的范围。土耳其 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色佛尔条约》是协约国帝国主 义瓜分和灭亡土耳其的约定书,它使土耳其处于民族危亡的 境地。后由于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该条约为《洛桑条约》

华盛顿会议: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列强就建立远东国际新秩序、 平衡列强在远东矛盾而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1921年11月12 日--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等9国参加了在华盛顿召开的 远东国际会议,会议由美英法意日五国所把持控制。会议主要 达成了三个条约,即《四国公约》、《五国条约》以及《九国 公约》。《四国公约》确定了列强在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上的 军备水平与防务现状。《五国条约》则规定了美英法意日五国 海军军备的发展规模与比例,即五国战列舰总吨位的发展比例 是5 : 5 : 3 : 1.75 : 1.75。《九国公约》则将中国由日本帝 国主义独占变为几个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华盛顿会议作为 巴黎和会的继续,是帝国主义调整其远东利益、建立远东新秩 序的一次重要实践。它和巴黎和会一起,构成了帝国主义维持 一战后世界秩序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盛顿会议上就限制 远东地区其海军规模而订立的国际条约。1922年2月6日,美 英法意日五国订立《五国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简称《五国条 约》。经过协商,美英法意日五国商定了其海军装备的发展比 例是5 : 5 : 3 : 1.75 : 1.75这一总原则。而且条约还对各国 战列舰、航空母舰的排水量进行了限定,规定维持美国与日本 在太平洋上的属地以及岛屿、英帝国在太平洋地

区统治范围内 的防务现状。《五国条约》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 矛盾与冲突,缓和了由于列强海军军备竞赛而给太平洋地区带 来的紧张局势。但条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列强的利益冲突。

《九国公约》 在华盛顿会议上帝国主义协调其在华利益的所达成的国际协 定。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会议上,协约国帝国主义订 立了《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简 称 《九国公约》。公约提出,各国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 领土与行政完整,同时提出,在中国全境内各国商业与实业 之机会均等均等,各国在与中国的双边与多边的关系不得妨 碍“门户开放”政策以及“机会均等”的原则等等。《九国 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领域完整与行政主权,但在事实上 却使中国陷入更深的殖民统治当中,它把中国由日本帝国主 义单独占领变成为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之中。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协约国帝国主义在一战后所确定的国际新秩序。从1919年 召开巴黎和会到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帝国主义列强通 过一系列的和平条约,构筑了新的战后国际关系体系。在这 一新的国际秩序中,英法在欧洲确定了其统治地位,美国则 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确定了其优势地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在力量对比关系变化后重新调整的国际关 系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继续。这一体系建立在 对战败国政治剥夺与经济压迫的基础上,是一个新的殖民体 系,而且排斥和反对苏联,注定是失败的。二战的爆发宣告 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破产。

鲁尔危机 :德国与法比等协约国围绕赔款问题而发生的矛盾 与冲突。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确定了德国的战争赔款原则, 并于1921年1月由赔款委员会确定了德国赔款的总额。围绕 赔款问题,德国与协约国之间产生了严重冲突。1923年1月 23日,法国与比利时借口德国不履行赔款协定,出兵占领了 德国重工业区鲁尔。鲁尔被占领这一事件,引发了德国严重 的经济危机以及社会动荡,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在英美的调停下,最终鲁尔危机以法比军队的撤退而结束。 鲁尔危机给德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使法国丧失了其对 德事务的主动权。 道威斯计划:一战后协约国提出的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方案。 鲁尔危机后,美国插手德国赔款问题,按照美国的建议,赔 款委员会成立专家组研究赔款问题,美国银行家道威斯领导 的专家组提出德国赔款问题报告,即道威斯计划。其内容包 括:成立新发行银行,统一和稳定德国的货币,建立正常金 融秩序;平衡德国

的预算收支,实现税务与债款的平衡。确 定德国赔款的期限与方式,如第一年支付10亿马克,累计增 加到第五年25亿马克。稳固其赔款来源,整顿德国的铁路并 加强对工业界的筹款。道威斯计划对于恢复德国经济发挥了 重要作用,后为杨格计划所取代。

杨格计划 20年代末协约国提出的新的德国赔款计划。由于德国税收饱 和,在其要求下,协约国赔款委员会成立专家委员会审议德 国赔款计划。1929年6月,在美国的赔款委员会代表杨格领 导下,提出新的赔款方案,即杨格计划。该计划规定:德国 赔款总额为1210亿金马克,为期59年。前30年平均每年支 付20亿金马克,成立国际清算银行,负责接受并管理赔款问 题,取消德国的铁路与工业证券,取消协约国对德国财政的 监督,使德国赔款商业化。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 发,德国停止支付赔款,1932年杨格计划停止实施。 《洛桑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与土耳其资产阶级共和国订立的国际条约。一 战后,土耳其民族革命兴起,奥斯曼帝国被推翻,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国。1923年7月24日,英法等协约国7国在瑞士洛 桑召开会议,订立《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土耳其和约》,代 替《色佛尔条约》。新条约规定,协约国与土耳其恢复和平, 取消外国在土耳其的领事裁判权和财政监督权,东色雷斯以 及小亚细亚归属土耳其,土耳其放弃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属 地。土耳其只承担部分帝国旧的债务,土耳其保护境内一切 居民等等。《洛桑条约》是土耳其人民反殖民斗争的胜利, 它部分地维护了土耳其的主权与领土、行政完整,激励了世 界上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延债声明:30年代初美国为缓解经济危机而颁布的、解决 一战欧洲国家战债的外交宣言。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 发,加重了世界各国经济与财政困难,美国为了使其在一战 其间向欧洲国家的贷款能顺利回笼,在欧洲国家的要求下, 于931年6月20日,由美国总统胡佛发布《债款延付宣 言》,提出延迟欧洲国家偿付债务、赔款和救济款的时间一 年。但是该项政策只是短期内缓解了欧洲国家赔付战债的压 力,并没有阻止欧洲各国财政状况的恶化,也没有解决战债 与赔款问题。

《洛迦诺公约》 20年代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波兰与捷克斯洛 伐克订立的边界保证与仲裁协定。1925年10月,英、法、德、 意、比、波、捷七国在瑞士洛迦诺召开会议,签订了《莱茵保 证公约》以及7个条约,统称《洛迦诺公约》。该条约保证了 凡尔赛条约规定的法德以及比德边界安全,遵守莱茵兰非军事 化

的规定,约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各国间的分歧,英国以及意 大利作为公约的保证国。其他条约则约定了法国与波兰、捷克 斯洛伐克、比利时之间 的边界保证。后由于德国进军莱茵兰 地区,公开违反条约规定,《洛迦诺公约》废止。 《非战公约》 20年代法美两国发起的、旨在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而订 立的国际条约。又称《非战公约》或《凯洛格—白里安协定》。 因为由美国国务卿凯洛格以及法国外长白里安发起,故名。 1928年8月27日,美英法德等15国代表在巴黎签署条约,提出 禁止将战争当作解决国际纠纷的工具,各国只能以和平协商方 式解决彼此间的争端。但是,条约并没有对侵略者以及违反条 约者规定必要的惩罚措施,因而在实践上也起不到有效作用。 《非战公约》订立后,先后有60多个国家参加了条约。

二月革命: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彼得格勒工人 的罢工已经发展成为政治罢工,提出“打倒沙皇!”“打倒战 争!”等口号。根据列宁的指示,布尔什维克党彼得格勒委 员会发出传单,号召起义,打倒沙皇专制政权。11日,当时 负责领导工作的以莫洛托夫为首的中央局发出起义号召,工 人们立即动员起来,解除警察、宪兵的武装,用来武装自己, 起义开始。3月12日(俄历2月27日)起义席卷全城。结果,尼 古拉二世被迫退位,把政权交给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彼得 格勒起义的消息传出,全俄各地都发生了革命,统治俄国达 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垮台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 制度。 战时共产主义: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 经济政策,其目的是动员一切力量和资源来保证国内战争的 胜利。主要措施有:工业企业普遍国有化;实行余粮收集制;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实行配给制,强制劳动。这些政策不是 事先制定好的政策,而是随着国内政治、军事和经济形势的 不断发展而逐步采取的。作为国内战争时期的应急措施,它 完成了历史使命,但作为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的特定方式 , 对国民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 策。

余粮收集制:1919年1月11日,人民委员会发布法令,实行 余粮收集制。最初仅规定产粮省份农民必须按国家规定数量 交售粮食和饲料,后来推广到所有的省份,涉及到各种农产 品。粮食人民委员部和工会派出征粮队收集农产品时,付给 农民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少量工业品。由于通货膨胀,农民交 出的产品几乎是无偿的。1921年3月,全俄中央委员会颁布 了以食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这项政策逐步停止执行。 新经济政策:苏联在一九二一年由国

内战争转变到和平经济 建设时所实行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 收集制,农民缴税后的剩余粮食,可以自由出卖;发展商业, 在一定限度内允许自由贸易和私商存在;在国营企业中实行 经济核算制,并以租让、租赁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把某些 国营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或私人经营。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 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列宁找到 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即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 关系来扩大生产。

现代史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