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试题(9)

时间:2025-05-05

地质学基础试题

常常是同时存在,相互配合而又相互制约,在不同情况下起不同作用,从而形成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一般说来,温度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温度升高,岩石内部分子或原子活动性加大,为变质创造前提条件,主要引起重结晶和新生矿物形成。压力的作用分两种。静压力是上覆物质重量造成的,随深度增加。其作用使变质反应的温度升高以及形成分子体积较小和比重较大的矿物。而应力是一种定向压力,与构造运动有关,在地壳浅部较强,深部则减弱。地壳浅部,地壳运动应力最集中,以形成岩石构造上的变化为主(机械改造)。在地壳深处,由于温度较高,矿物之间易发生化学反应。最大应力方向溶解(压溶),最小应力方向沉淀,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形成柱状,片状矿物。在地下流体中,主要是H2O、CO2还有F、Cl、B等挥发分。一般存在于矿物粒间孔隙,裂隙中。可能来自于原岩粒间孔隙,原岩矿物脱水,或岩浆及地壳深处。流体的作用是起溶剂作用,促进组分的溶解,加大扩散速度,从而促进重结晶和变质反应的进行,也可以作为一种组分参加变质反应,形成不含水或含水的矿物,水溶液又是交代作用中物质带入或带出不可缺少的介质。上述各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并存的、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在不同情况下,以某种因素起主导作用,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

2、论述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海水运动的动能、海水的溶解作用及海洋生物活动等因素引起海岸及海底岩石的破坏作用称海蚀作用。海蚀作用方式有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溶蚀作用,但以机械剥蚀作用为主。机械剥蚀作用有两种:一种是海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岩石进行冲积导致岩石破坏,称为冲蚀;一种是运动着的海水所挟带的砾砂摩擦、碰撞海岸或海底使其遭受破坏,称为磨蚀作用。海蚀作用的主要营力是海浪。海浪在基岩组成的海岸带以拍岸浪猛烈冲积海岸以及以其挟带的砾砂磨蚀海岸带海底和海岸岩石。潮汐在开阔的海岸带可助长海浪的破坏作用。

在海浪和潮汐的不断破坏下,首先在岸壁基部海浪达到的高度附近,形成沿海岸延伸的凹槽,称为海蚀凹槽。海蚀凹槽继续扩大、加深,海蚀凹槽上部岩石失去支撑而垮塌,形成直的陡峭岩壁,称为海蚀崖。海蚀崖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后退,则在海蚀崖前形成由基岩组成的微向海倾斜的平台,称为海蚀平台(或波切台)。底流把剥蚀海岸的物质带到波切台外靠海水一侧沉积下来形成波筑台。残留于波切台上未被剥蚀掉的基岩岩柱称海蚀柱。海蚀平台因海蚀作用而不断加宽,使波浪冲击崖基时要经过越来越长的距离,波浪的能量消耗越来越大。最终,海浪的能量全部消耗在海蚀平台上。海蚀作用趋于停止。此后,如果地壳上升使波切台上升到海水不能淹没的高度时,形成海蚀阶地。

3、论述矿物中水的存在类型

答:水是很多矿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水在矿物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矿物晶体结构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分为: 吸附水:中性水分子被机械吸附于矿物颗粒表面或孔隙中,如粘土矿物表面的薄膜水,T≈110℃全部脱失,水的数量也不固定。水不参加晶体构成,与矿物晶体结构无关。

结晶水:以中性水分子形式参与构成矿物晶体结构,水的数量固定,并遵守定比定律,因受晶格束缚,脱失温度较高,约200~500℃,甚至更高,脱失后,结构被破坏。

结构水(或化合水):以OH-或H+、H3O+离子形式参与构成矿物晶体结构,因而也有确定的含量比。结合强度更高,

地质学基础试题(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