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全国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和答案
时间:2025-04-06
时间:2025-04-06
全国2009年7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曾经“铸九鼎,象九州”的历史人物是( )
A.子产 B.夏桀
C.叔向 D.夏禹
2.“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统治者信奉( )
A.主权在民 B.君民共主
C.君权神授 D.天命无常
3.“国无二君,家无二尊”的思想本质是( )
A.礼治 B.法治
C.势治 D.民治
4.管仲“四民分居定业”思想的具体化是( )
A.世卿世禄制 B.“三选”制
C.挟天子以令诸侯 D.“三国五鄙”制
5.春秋时期,反对子产“铸刑书”的晋国名臣是( )
A.管仲 B.叔向
C.邓析 D.公孙侨
6.孟子法律思想中,与周公“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说法最为接近的是( )
A.为民制产 B.罪人不孥
C.暴君放伐 D.惟仁者宜在高位
7.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法结合,使儒、法两家趋于合流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老子
8.作为先秦时期著名的学派,自有法律的是(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9.最早提出“君人南面之术”的先秦思想流派是(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lO.法家提出“圣人为法,必使人明白易知”,“布之于百姓”,说明法律应该具有(
)
A.公正性
C.平等性 B.公开性 D.规范性
11.先秦时期,主张“事断于法”的思想家是( )
A.周公
C.慎到 B.墨子 D.老子
l2.秦王朝“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思想,直接导致了( )
A.实行郡县制 B.陈胜、吴广起义
C.焚书坑儒 D.统一中国
l3.废除秦朝“诽谤妖言法”的皇帝是( )
A.汉文帝 B.汉武帝
C.秦始皇 D.汉景帝
14.汉代贾谊的作品是( )
A.《新书》 B.《白虎通义》
C.《春秋繁露》 D.《西语》
l5.秦汉之际,倡议“黥劓之罪不上大夫”的思想家是( )
A.陆贾 B.贾谊
C.董仲舒 D.李斯
l6.儒家所鼓吹的“三纲”学说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君为臣纲 B.父为子纲
C.夫为妻纲 D.兄为弟纲
l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l8.我国古代第一个明确提出无君、无政府主张的思想家是(
A.鲍敬言 B.白居易
C.柳宗元 D.王安石
l9.将“存留养亲”思想最先制度化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孝文帝
20.唐朝坚持“天刑说”的思想家是( )
A.李世民 B.白居易
C.韩愈 D.柳宗元
21.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思想家是(
A.范仲淹 B.朱熹
C.王安石 D.魏征
) )
22.主张立法“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的明代思想家是( )
A.海瑞
C.顾炎武 B.张居正 D.黄宗羲
23.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认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 )
A.工
C.兵 B.商 D.农
24.魏源介绍和研究“夷情”的主要著作是( )
A.《元史新编》
C.《海国图志》
25.太平天国最主要的立法是( )
A.《十款天条》
C.《天朝田亩制度》 B.《太平刑律》 D.《太平救世歌》 B.《圣武记》 D.《夷氛纪闻》
26.主张“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思想家是( )
A.曾国藩
C.谭嗣同 B.张之洞 D.洪仁玕
27.在戊戌变法前夕,康有为对三权分立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 )
A.司法机构
C.立法机构 B.行政机构 D.监察机构
28.清末主张变法,提出“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的思想家是( )
A.谭嗣同
C.张之洞 B.沈家本 D.梁启超
29.清末法律改革时期,为了贯彻“罪刑法定”原则,沈家本提出必须废除( )
A.秋审制度
C.家族主义 B.援引比附 D.国家主义
30.章太炎设计的“中华民国”是一种( )
A.代议制民主共和国
C.责任内阁制民主共和国 B.总统制民主共和国 D.三权分立制民主共和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O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继孔子之后,下列属于先秦儒家流派的人物有( )
A.子张
C.孟子
E.漆雕氏
32.东汉时期,反对神学的法律思想家有( )
B.子思 D.荀子
A.王充 B.刘秀
C.刘预 D.仲长统
E.刘颂
33.宋明时期,主张将法律教育与官吏选拔结合在一起的改革家有( )
A.王安石 B.范仲淹
C.张居正 D.丘濬
E.朱熹
34.下列属于洋务派的法律思想有( )
A.“严刑以致又安”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 D.“一秉于礼”
E.“整顿中法,采用西法”
35.清末“礼法之争”中,劳乃宣对《大清新刑律草案》极力攻击的两点是( )
A.故杀子孙 B.妻殴夫
C.存留养亲 D.无夫奸 E.子孙违犯教令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 …… 此处隐藏:196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下一篇:高一化学:酸碱盐氧化物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