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最新人教版中考化学复习资料精选 第一单元小专题(三)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小专题(三)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一、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
3.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4.在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的溶液必然是恰好饱和的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则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则表示未溶解的溶质与饱和溶液共存的混合物或过饱和溶液。
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2)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一定量的溶剂。
归类例析
类型1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例1 (2014·潍坊)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a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2℃仍是饱和溶液 B.a2℃时,丙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乙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a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丙>乙
思路点拨:根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2℃都为不饱和溶液;a2℃时,乙和丙的溶液是否达到饱和都无法确定,所以无法比较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类型2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例2 (2014·呼和浩特)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
(1)______℃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把20克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___(填字母,下同);若将温度降低到t1℃时,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______。 A.c>a=b B.b>a=c C.a>b>c D.b>a>c
(3)在t2℃时,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溶剂的质量可能变小 B.溶液的质量可能变大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思路点拨: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a和c的溶解度相等时对应的温度为t1℃;t3℃时,把20克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时,50克水最多溶解的a、b、c分别为25克、19克、不足10克;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通过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方法将其变成饱和溶液。
专题精炼
一、选择题
1.(2014·广安)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90g水中,均能完全溶解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饱和溶液
2.(2014·遂宁)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甲
C.t℃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45℃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时,两溶液均会析出晶体
3.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物质的质量,绘制成如图中的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C.G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G<M<W=Z
4.(2014·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由t1℃到t2℃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