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复习题[1](5)
时间:2025-05-01
时间:2025-05-0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复习题
参考答案:1、A 2、C 3、C 4、A 5、D 6、A
《曹刿论战》试题精选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参与 2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3赐福,保佑 4案件 5.在 击鼓 驱车(追赶) 于是;追赶、追击 6.同“遍”,遍及(普遍);为人所信服(信服);原因(缘故);倒下
7.已经;战胜 8.“充满”或“士气正旺盛”. 9.尽力做好本分的事10.凭借
11.独自占有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
2.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3.鲁庄公与曹刿共坐一辆战车,(齐鲁两军)在长勺交战。
4.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5.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
6.当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7.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8.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9.(他)下车察看齐军战车的车辙(轮迹),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阵容。
三.简答题1.政治上取信于民 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3.例如: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4.(1)为下文写庄公张本(或“铺垫”)(2)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5.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7.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
9.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10.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11.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12.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1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5.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17.语言描写 议论18.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 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