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汉语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时间:2025-07-09

王漫宇教授大学汉语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大学汉语第二次作业參考答案

一、指出下列句中所用的模拟方法。(15×2)

1、朝山下望去,肥沃的麻查密大平原横躺在眼前,绿沉沉、雾腾腾、烟瘴瘴的,好一番气象。(杨朔《赤道雪》)

答:方法:摹状。

“绿沉沉、雾腾腾、烟瘴瘴”,三个句式相同(ABB式)的叠词的连续使用,对大平原的色彩、状态进行了有效的、逼真的摹写,使得句子更具美感的同时,读来也颇有韵味。

2、我们尝过甜甜的戏《拾玉镯》,尝过苦味的戏《六月雪》,尝过酸酸的戏《吕蒙正坐窑》 (王朝闻《一处辣戏——打红台》)

答:方法:摹味。

“甜、苦、酸”是通过通感的心理机制,将“戏”带来的多种感官的感受用味觉的感受描摹出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简要谈谈作者是怎样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的。(30×1)

我们离开了那些土地,但是我们记着那里的月亮。我们早逝的青春呵,有如冬天的残月,苍白、冰冷、残缺。(张美华《熷月》)

答:先将“早逝的青春”用比喻具体化形象化,再进一步描绘喻体,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受,使“早逝的青春”不仅形象化,也情感化了。苍白、冰冷、残缺三个词一词一顿,读来使人感觉到阵阵寒意,而这种寒意,正是作者每每回想早逝的青春时最为强烈的感受。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谈谈文中用了什么方法,给人以怎样的感觉。(20×2)

1、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轻柔;又像是情人的密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鲁彦《听潮的故事》)

王漫宇教授大学汉语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答:方法:拟人,如将海比作诗人、情人等;比喻,如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通感,海潮的声音本是听觉,但作者说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轻柔,将听觉通达于视觉、触觉等。

这一系列方法的巧妙运用,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朦胧雅致的听海图,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与作者一起静静的听海的声音,海的诗。

2、我探身窗外,欲再寻几片颤抖的回忆 (赵翼如《家乡的阁楼》) 答:运用了通感的手法,用“颤抖”修饰“回忆”,使抽象的心理活动化作一种具体的动态形象,让人感受到这是一种不堪回首的“回忆”,是一种使心灵震颤的“回忆”

大学汉语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