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写作、名著导读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本文档是2017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包含单元备课、写作教案、名著导读教案。由一线名师在编写中认真参考国家新教材培训中温儒敏、王本华、唐建新、韩涵、朱于国、王佑军等专家在新教材培训中的讲话精神,特别注重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教师事业编招聘考试模拟讲课、说课重要的参考。
发挥集体才智打造精品教案
1 二次备课
第三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时有关童年学习生活的课文,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窃读记》《论语》十二章,主要是回忆童年,童真童趣;寻觅旧影,人生感怀。重点学习学习默读,侧重保持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速度。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呵成读课文,可以使用猜读法和跳读法,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文大意。重视初读体验,学会抓要素,抓关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乐园之乐与读书之趣(第三题);小时候的鲁迅与写作时的鲁迅(第五题);写作技法:描写,叙事,过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百草园,也有一个充满复杂情绪的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教学重点感恩莎莉文老师:开启智慧与再塑生命;追寻心路历程,体会作者情感;内容的照应与心理的表达。《窃读记》把握快乐与惧怕交织的矛盾心理,孩子的小心思;好学的精神,人间的关爱;精巧的布局谋篇(悬念、顺叙与插叙、前后对照营造张力)《<论语>十二章》读书求学,修身立德;掌握常用词语,诵读揣摩;积累成语。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侧重保持感知的完整性。
2、养成不出声,不分心,不停顿,一气呵成读课文的习惯。
3、练习猜读法和跳读法。
4、学会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文大意。抓要素,抓关键。
教学重点
1、学习默读,侧重保持感知的完整性。
2、揣摩和品味作品语言,感悟亲情、友情。
教学难点
1、品味文中重点的语句,领会其深刻的含义。
2、学会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文大意。抓要素,抓关键。
教学措施
1、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
2、略读课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
3、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4、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单元教学准备
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课时
《再塑生命的人》 2课时
《窃读记》 1课时
《<论语>十二章》 2课时
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 2课时
本文档是2017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包含单元备课、写作教案、名著导读教案。由一线名师在编写中认真参考国家新教材培训中温儒敏、王本华、唐建新、韩涵、朱于国、王佑军等专家在新教材培训中的讲话精神,特别注重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教师事业编招聘考试模拟讲课、说课重要的参考。
深入二次备课展示个性特色
二次备课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1课时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使用人:xxxxx 教学时间:2017年10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默读,采取抓要素,抓关键的方法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2、品味文中重点的语句,领会其深刻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不出声,不分心,不停顿,一气呵成读课文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
内容。
2、在反复品读中,体会文中重点的语句,领会其深刻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乐园之乐与读书之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默读,采取抓要素,抓关键的方法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2、品味文中重点的语句,领会其深刻的含义。
教法自学在先,教学在后,当堂训练。
学法自主、合作与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1、查找与本文有关的散文。
2、搜集作者情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说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他被誉为“民族魂”,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
无味的冬日里也有情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看看小时候的他玩些什么,学些什么,想些什么?
二、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1、检查自学情况,配套练习册“知识积累”、“阅读理解”部分,同步学习
“基础梳理”。
重点字音
确凿( záo)菜畦(qí)桑葚(shèn)油蛉(línɡ)斑蝥(máo)攒(cuán)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觅食( …… 此处隐藏:432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下一篇:神经网络辨识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