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修辞学-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时间:2025-07-14
时间:2025-07-14
古典修辞学-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古典修辞学: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2010年秋季学期
古典修辞学-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内容提要 1. 引 言 2. 《修辞学》文本研究 3. 《修辞学》主要内容
古典修辞学-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1. 引言 《修辞学》可视为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修辞学著作, 它集中体 现了亚氏的修辞学理论和思想。 《修辞学》全书共分三卷: 第1卷开篇阐述修辞学的定义、演说 的分类、说服方式和题材; 第2卷着重分析听众的情感和性格以 及论证方法; 第3卷讨论文体风格与构思布局, 涉及演说的立意 取材、辞格运用、语言风格、谋篇布局、语气手势和情态等。
古典修辞学-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2. 《修辞学》文本研究 关于亚氏《修辞学》的创作时间(公元前360 – 前334?)、创作 过程和动机, 人们只能根据其文本内容以及现存古典史料中的 零散记载加以推测。 (亚氏)对当时希腊风行的各种修辞手册提出严厉批评, 指责它 们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法庭论辩, 孜孜于应该采取什么手段才能 煽起审判员的偏见和情感等 “外在于修辞”的话题, 对辞艺理 论应重点关注的 “证明” 及其主要手段即 “修辞论证” (enthymēmē), 反而大多语焉不详。就这一点看, 亚里士多德之 所以撰写这部《修辞学》, 很可能是为了在修辞研究和修辞教 育领域拨乱反正, 为被误导的修辞实践者和学生指点迷津。
古典修辞学-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存在问题: 卷1第1章提出的不少观点和全书接下去的论述相互矛盾。 卷2有关 “情感诉诸” (pathos) 和 “诉诸人格” (ēthos) 这两种 证据的讨论与上下文在行文上不尽吻合, 似乎是随便加进去的。 卷3的内容则整个与头两卷有明显脱节。 书中对某些关键概念 (如 “修辞论证”, “话题” / topos 等)的界 ( ,“ ) 定和使用也出现前后不一直的情况。 两种可能: 后人将作者在不同时期和场合、出于不同目的提出的观点收集 在一起而形成的。 卷1第1章和全书其余各章节其实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文本。
古典修辞学-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不管这部书的现存文本是如何形成的, 不管它在多大程度上真 正出自亚里士多德之手或反映了他的个人思想观点, 也不管在 其文本的组织结构或连贯性方面存在多少问题, 它透过一个相 对超然的视角, 对古希腊修辞实践和修辞思想进行了独到、系 统而深刻的审视和再表述, 是西方修辞思想发展史上一座具有 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古典修辞学-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3. 《修辞学》主要内容 修辞的本质 定义:“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能发现可资利用的说服手段的那 种能力” (Rhetoric may be defined as the faculty of observing in any given case the available means of persuasion)。 这一定义既继承了早期哲辩师的一个基本观点, 即言说应该首 先被看成是一种 “力量” (power), 同时又是对这一观点的颠 覆。通过这一定义, 他将一向被认为是蕴含于言说本身并带有 浓重神
秘色彩的 “说服力量” 理性化和人性化, 使之成为修辞 者可以经由学习和训练获得或增强的一种个人能力。亚里士多 德还继承了早期哲辩师的 “对言” 观念, 指出修辞的另外一个 基本特征是 “修辞者应能够证明针对任何争议的两个对立观 点” 或者说针对每个议题修辞者都必须同时掌握相互对立的 两个立论和两套证明。…具备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把握话语 互动全局的能力。有了这一能力, 言说者就可以预见到对方将 会采取什么论证手段, 从而能够采取更有效的反制措施。
古典修辞学-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修辞的外延: 第一, 它所覆盖的事务和事物都带有不确定性, 容许人们提出不 同见解、提供不同答案或得出不同结论。那些具有充分确定性、 只允许一种正确见解或结论的事物 (如科学范畴内的事物) 不 在修辞讨论范围之内。 第二, 对于它所关注的问题, 人们无法通过应用某些固定不变的 程序、规则、定律、公式等, 推算或推导出无可争辩的答案。 那些我们可以借助数学公式、逻辑法则、明确的法律条例等手 段正确无误地推衍出结果的情况因而不在修辞的讨论范围之内。 第三, 在就这些事务和问题进行讨论时, 接受方是仅具有一般的 理解和推理能力, 或者说是见识和思维能力都比较局限的芸芸 众生, 而不是受过专门训练、能对付各种复杂推理的人士。
古典修辞学-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亚里士多德) 修辞的功能在于处理我们必须加以审议但是 [ 对如何着手进行审议] 却没有系统规律可循的所有事务, 而且 [在审议时] 所面对的听众 都是既无法将许多相关事物联系在一起考虑, 也理解不了较长推理过程的 那类人。我们所审议的事务看上去都可以有两种可能的结论。那些其历史、 现状和发展都已经完全固定下来的事务, 或者说那些我们认定情况就是如 此的事务, 是没有人会多费口舌的。因为针对这样的事务已经没有更多的 话好说了 … 人类的行事从来不带有必然性, 因此全都属于这类事务。 (1357a)
本质特征: ( (个人) 能力 ) 不确定性和或然性 公共性 只有那些发生于公共领域内的讨论、审议和决定才 归 “修辞” 管辖。 自我韬晦 只有当所采用的手段 …… 此处隐藏:164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