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第14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点
时间:2025-05-03
时间:2025-05-03
安全评价师考试复习要点
第14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学习目标:掌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运行模式
掌握组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戴明循环 PDCA (策划、实施、评价、改进)
目的:为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生产经营单位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我国现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为一个开放式的系统,共分为五个部分: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2.策划;3.实施与运行;4.检查与纠正措施;5.管理评审。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一级要素6个,二级要素15个。
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生产经营单位所指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必须包括以下内容:1)承诺遵守自身所使用且现行有效地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包括生产经营单位所属管理机构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和生产经营单位与其他用人单位签署的集体协议或其他要求。2)承诺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和事故预防,保护从业人员健康安全。
2.组织管理
1)结构与职责
2)培训、意识、能力
3)协商和沟通
4)文件(内容一般包括:①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法律法规清单;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关键岗位与职责;③主要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其预防和控制措施,必须的应急预案,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报告等;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内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⑤受控文件目录清单)
5)文件和资料控制
6)记录和记录管理
3.计划与实施
1)初始评审。初始评审过程主要包括两项重点要素:
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策划;(原则:合理性有效性、主动性、合理分级性)
②法规和其他要求
2)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制定
3)管理方案制定
4)运行控制
5)应急准备和相应
4.检查与评价
1)绩效测量和监视。目的:监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实现情况;实施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能够支持企业的评审活动,包括管理评审;将绩效测量和监视的结果予以记录。
主动测量: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编制包括监测对象和监测频次的监测计划,并据此对生产经营单位活动的必要基本过程进行监测的过程。
被动测量:对与工作有关的事故、事件,其他损失,不良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失效情况的确认、报告、调查。
2)事故、时间、不符合项纠正和预防措施
3)审核
4)管理评审
5.改进措施
1)纠正与预防措施
2)持续改进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主要步骤:
1.学习与培训
2.初始评审
3.体系策划
4.文件编写
5.体系试运行
6.评审完善
(初始评审的目的是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提供基础,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建立绩效基准。
包括以下内容:①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对其适用性及需要遵守的内容进行确认,编制适用文件,并对遵守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价。②对现有措施或计划的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③确定现有措施或计划采取的措施是否能够消除危险源或控制风险。④对所有现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规定、过程和程序等进行检查,并评价其对管理体系要求的有效性和适用性。⑤分析以往企业安全事故情况及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数据等相关资料,包括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碎石的统计、防护记录和趋势分析。⑥对现行组织机构、资源配备和职责分工等情况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