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1—概述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第四章
中国古代建筑
时期萌芽 时期 形成 时期
朝代新石器时 期—原始 社会晚期 夏商周— 秦汉时期
特点天然崖洞、构木 为巢、简单的房 子,创造了原始 的木架建筑。 夯土技术,烧制 砖瓦、木构架结 构技术日渐完善 砖瓦的产量和质 量有所提高,大 量木塔的建造, 佛教建筑
代表性建筑西安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宫殿、陵墓、万里长 城、驰道和水利工程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天 水麦积山石窟、河南 洛阳龙门石窟、登封 嵩岳寺塔等
发展 时期
魏晋南北 朝时期
成 熟 时 期
隋唐 五代 时期
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 五台山的南禅寺正 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 殿、佛光寺东大殿、 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 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 平顺天台庵正殿。 创造“减柱法”, 斜拱的出现屋顶坡度增高,出檐不如 前代深远,斗拱的建筑结 构功能已经开始减弱,装 饰功能增强,重要建筑门 窗多采用菱花格扇,建筑 风格渐趋柔和。
辽代
山西大同华严寺、 天津蓟县独乐寺、 辽宁义县奉国寺山西太原晋祠圣母 殿、福建泉州清净 寺、河北正定隆兴 寺、浙江宁波保国 寺等。
转 变 时 期
宋朝
继续 发展 时期
高峰 时期
喇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 术逐步影响到全国各地, 辽、金、 “减柱法”已成为大小建筑 元时期 的共同特点,梁架结构又有 了新的创造,许多大构件多 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削而成。 明清建筑与前代相比变化较 明、清 大,重要建筑已不采用减柱 时期 方法,出檐较浅,斗拱比例 缩小。
山西芮城永 乐宫、洪洞 广胜寺
北京故宫、 平遥古城、 颐和园等
小结:1.隋唐、宋、明清三个时期的风格各不相同:隋唐——庄重朴实。 宋朝——渐趋柔和、明清——华丽 2.中国历史上三部关于建筑的古代著作: 北宋——《营造法式》 清朝——《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明末——《园冶》
1.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 结构方式中国古代人民生活在长江、黄河流域,这 里植被繁茂,森林资源丰富,劳动人民很自然 地用木材建造窝棚;因此木材就是最适当的建 筑材料。——西方以石材为主。这种建筑材料 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 能性。
从原始社会末期起,我国建筑便形成了以 木构架结构为主的独特风格。我国木构建筑的 结构体系主要有抬梁式、穿斗式和干栏式等。
结构名称 抬梁式
特 点 沿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石础上 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 放短柱,上再架梁,如此叠 数层。
使用对象 多用于北方地区 及宫殿、庙宇等 规模较大的建筑
物。
穿斗式
由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 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 在我国南方地区 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连接, 使用很普遍,用 并以挑枋承托出檐,由此形 于小式建筑。 成一个整体框架。 用竖立的木桩构成底架,建 今傣族的竹楼, 成高出地面的房屋。 侗族、苗族、布 依族的吊脚楼。
井干式
抬 梁 式
穿 斗 式
干 栏 式
木构架有以下好处和作用:1.木构架如同现代的框架结构,承重与围护结构明 确分开。屋顶的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墙壁只起隔断作 用。(外墙隔热妨寒,内墙分割室内空间)2.人们常用“墙倒屋不塌”这句谚语来形容中国古 建筑。由于木材具一定弹性,构架各节点榫卯又有若干 伸缩余地,使房屋具备了防震、抗震的能力。如山西应 县佛宫寺释迦塔,为国内现存最古木塔,经千年历数次 强地震而巍然屹立便是一例。 ——西方以石质建筑不可移动
墙倒屋不塌
2.完整的院落组织,多样的平面布局中国古代建筑讲究完整的院落组织,在平面布局 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 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 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间—— 单座建筑——庭院——组群。
中国古建筑群的平面布局,无论帝王的宫殿、坛 庙、陵寝、衙署、寺庙宫观,还是四合院式民居,都 是采用中轴线对称均衡布局,主体建筑居中,附属建 筑左右对称,形成整齐严谨、主次分明的布局风格, 以表现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威严和宗教教义的庄严肃穆、 礼敬崇高。如:北京四合院、北京故宫。——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
北京四合院
北京故宫
3.建筑造型优美,装饰丰富多彩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 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 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 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 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如飞檐翘角、色彩(红墙黄瓦的宫殿 、朴 素淡雅的民居 ) 、雕饰艺术(木雕、石雕、砖 雕)、斗拱、彩画等。——西方古建筑装饰不如 中国的复杂
下一篇:塑料提手注塑模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