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时间:2025-07-05
时间:2025-07-05
嫦 娥 奔 月 图
我国古代的万户,
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 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 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 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
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 实现了飞天梦。
航天始祖 ——“万户”
神舟一号在太空
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三号升空
“神舟”四号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
“神舟五号”胜利归来!
2005年10月17日 4时33分,神舟六号
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成功着 陆,航天员费俊龙、 聂海胜平安返航。
贾永 曹智 白瑞雪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 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 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贾永,曹智,白瑞雪,新华社记者 。继通讯《飞 向太空的航程》之后,三人又合写了通讯《托举神舟 飞天的无形助推器》。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 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
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结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 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 个太空科技国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 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 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诸如飞船的火箭发
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 朵” 可以说,飞船的升天,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
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
字词积累给下列下划线的字注音。
轨道( ɡuǐ )酝酿( yùn niànɡ ) 横亘( ɡân )
橘红( jú ) 嫦娥( chánɡ ã )翌年( yì ) 苛刻( kē )
乾坤( qián kūn )
通讯文体特点: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 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实、时效、思想性及
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而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 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报道对象应该具 有必须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不及消 息这般快速敏捷,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
长,但也必
须及时,仍要有很强的时效观念。
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生动性: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通 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
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善于再 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此外,通讯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不过其中 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
称的使用也增加了一些亲切感。
通讯 是一种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详尽生动地报道 新闻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 特点:详细深入,过程完整 生动形象、具体感人 议论抒情并用,感情充沛 新闻的材料类型:新闻事实、背景材料、 作者的主观评价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和主体
1、初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提示】 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电头: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导语:第1~3段
主体:第4~29段结语:第30段
2、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你觉 得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提示】 本文标题有两层含意:
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是指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航天人不懈的努 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