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人民版历史总复习课件:第3部分 专题5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时间:2025-07-06
时间:2025-07-06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专题概述 本专题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情 况及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包括: 1.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主要有“双百”方针的提出及作 用,“文革”对文化事业的破坏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 的繁荣与发展情况。
2.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教育 事业的兴起,“文革”的破坏情况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事 业的全面发展。 3.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包括新中国 科技的起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及新时期的重 大科技成果。
二、考纲解析 1.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及成就,认识 文化政策对文化发展的不同影响。 2.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 认识人民教育事业对于建设 社会主义的重要性。 3. 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政 策及科学技术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三、复习建议 1.这一时期的文化是新中国政治、经济的反映,反过来又 受它们的影响,特别是新中国的政治措施。因此本专题是历年 高考的重点之一,以基础题为主,难度不大,容易与当今社会 的热点相联系。 2. 复习时应注意区别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四个阶段, 即过渡 时期、十年探索时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 注意把本专题内容与相应的各个阶段的新中国政治、经济、外 交及指导思想相联系,特别是十年探索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3.注意与必修一的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修二的专题三中国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必修三的专题四第二节毛泽东思想形成与 发展、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联系。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知识回顾
能力探究
知识整合
课后作业
知识回顾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 文化事业 万象更新。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国家面临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建设社会主义的迫切任务。 2.提出:1956 年 4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上提出“ 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 ”的方针。
3.含义 (1)在艺术问题 上百花齐放。
(2)在 学术问题 4.意义
上百家争鸣。
(1)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 根本保证 。 (2)促进了文化艺术工作者
思想的活跃。
(3)使文学创作出现 繁荣 盛况。 (4)使电影和 戏剧 创作百花争艳。
(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1.原因 (1)1965 年 11 月,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
的《评新 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
》 ,引发“文化大革命”。
(2)“红卫兵”在全国各地破除“ 四旧 ”。 (3)“文化大革命”中江青等鼓噪要破除“ 文艺黑线 专 政”。
2.表现 (1)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 国家文物 遭 到洗劫。 (2)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受到严酷的 政治批判 。
(3)许多中外优秀文艺作品被贴上“封、 资 、修”的标签。 (4)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 (5)戏曲电影中“ 样板戏
百花凋零
。
”一枝独秀,“八亿人口八个
戏”成为当时文艺状况的真实写照。
(三)文化事业的繁荣 1.原因 (1)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后,开始了社会主义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1979 年 10 月,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 上,邓小平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 社会主义 服务”,作 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3)“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和“ 五个一工程 ” 奖等奖项的设立。 2.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即时练 1. 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方针的时代背景是 ( )
①三大改造即将完成 ②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 ③调动 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④十一届全中全会的召开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 1978 年,而毛泽东提出
“双百”方针是 1956 年,故排除所有含④的选项,故选 A 项。[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