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新闻报道广州亚运会个案分析

时间:2025-04-06

中西新闻报道 个案分析

——以《人民日报》与美联社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报道为例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报道为例

【论文摘要】 对于2010年广州亚运会,中外新闻媒体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和报道。在此,浅谈中西新闻报道比较研究,我们不是通过量化的新闻统计和分析,而是选取“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中西新闻报道作为例子,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深入比较、分析、探究中西新闻的异同,从而得出一些有益于中国新闻报道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的启发和建议。我们选择了很有代表性的《人民日报》和美联社作为比较对象。

一、从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比较中西新闻报道

(一)、相同点:

《人民日报》和美联社的报道,基本上都秉持了新闻的客观性,总体上都对亚运会开幕式的节目表演和现场都作了详细的报道。通过比较,发现两篇新闻的报道结构相似,而且都注重细节描写。

(二)、不同点:

1)、从标题分析

《人民日报》这篇报道的标题由“主标题”和“副标题”组成——《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隆重开幕 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亚运会开幕》,这是典型的“人民日报式”的标题。标题显“宏观性”,信息量大,且一看就清楚整篇报道的内容了,是广州亚运会开幕,而且是“隆重”开幕。《人民日报》在标题中就给报道定性了——“宏伟而隆重”;而副标题则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出席,代表中国政府,官方味十足。

美联社的新闻标题是《Asian Games Open Amid Fireworks, Water Show》,它简单地告诉人们,亚运会在以烟花与水为主题的表演中拉开了序幕,其标题显“微观性”。它似乎没有采取任何立场倾向,却比《人民日报》的“隆重开幕”更形象、更具体。

2)从文本的结构和词语的选择分析

《人民日报》按时间顺序叙述,力图全面详尽地把开幕式当晚节目场景、事件展示出来。在这个重大的政治性体育事件中,《人民日报》历尽其能,在客观描述的基础上,追求宏观叙事,渲染一种热闹欢腾、喜庆壮观的氛围。诗意化的语句与形容词在报道中处处可见,报道的第一句开篇就是“羊城豪情点燃亚运盛会,珠江光影拥抱和谐亚洲”,有豪情,有盛会,有光影,有和谐,然后是温家宝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亚运会开幕。

接下来,是开幕式的精彩绝伦表演,“灯火绚烂”、“溢彩流光”,“变成一个梦幻舞台” 、“万泉涌动”、“热情好客”、“欢乐的风景线”……词语的选择,充分显示了《人民日报》的立场与倾向。我们不难发现,它常常在描述一个场景之后,就主观性地加上一些想象性、象征性的美好祝愿,例如,“四座八面高达80多米的巨型帆屏震撼升起,象征着奋进亚洲新形象”、“渔家女们高擎渔灯,在海边眺望,以岭南古老的渔歌祈福亲人,平安远航!”、“184名健儿化作八只巨大的“雄鹰”,翱翔蓝天,放飞理想。”这一切,都在意识形态之下,又在传统文化之下,最终体现在“宏观、欢腾”的叙事中。而,这些主观性语言富有情感煽动性。

美联社基本上也是按时间顺序报道,它也有对开幕式节目场景的详细描述。

相对于《人民日报》,美联社报道的结构似乎有点跳跃式,除了描述开幕式现场,还介绍了广州亚运的相关历史背景,有点“叙中夹议”的味道。

再者,在词语的选择使用上,相对于《人民日报》多选择形容词,美联社则多用动词,如“Performers flapping large pieces of red cloth scrambled across the stage to create the image of petals dropping on water. Other actors entered in a large sampan-like vessel, recreating a journey in rough seas, with the would-be sailors swaying on ropes and ladders amid waters represented by large flags waved by hundreds of dancers.”,在这段描述木棉花开和扬帆起航的表演中,它用了“挥动”、“攀登”、“创造”“进入”等等动词性描述,来重现现场情景,比起“灯火绚烂”、“万泉涌动”,这些动词显得更加客观。

3)从细节选择和表述上分析

《人民日报》和美联社都注重细节描述,但由于它们的立场不同,其细节选择又有所偏向。《人民日报》倾向于抒情性细节描写,而美联社是一个旁观者式的客观白描。

如《人民日报》开幕式倒计时的描写,“10、9、8、7、6、5、4、3、2、1 倒计时数字在现场大屏幕上闪动,以广州市花木棉花为造型的焰火从新广州电视塔底部呈环状绽放”,它甚至连一个个倒数数字也写出来,激动人心的倒数,以及创意绚烂的烟花,都极力为受众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欢腾喜悦的感觉。

再看看美联社关于开幕式“舞台”的细节描写,“The 27,000-capacity stadium stood as the cabin; four towering pillars in front of it unfurled eight video screens that doubled as sails.”它没有选择引起受众某种强烈情绪的细节,也没有采用抒情性的表达方式,只是巧用了比喻的手法,告诉受众,海心沙开幕式的“主舞台”像一艘船,仅此而已。

4)从新闻解读的不同来分析

我们知道,由于媒体不同的立场和价值观,面对同一个场景或者同一件事情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新闻解读方式。在《人民日报》和美联社的报道上也有所体现,例如:

在开幕式表演中,184名演 …… 此处隐藏:1085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中西新闻报道广州亚运会个案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