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4-08-27

河西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标准

实验心理学

一、说 明

(一)课程性质

实验心理学是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现代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基础,在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心理学科研的核心学科。实验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

实验心理学的开设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心理实验和研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培养方法,培养学生从事心理实验的技能,并初步具有从事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含义、发展历史、它在心理科学中的地位、心理学作为实验科学的根据;掌握心理学基本的实验方法、研究过程和典型的实验研究成果。

2.使学生牢固掌握各种心理学实验的设计、实施、数据处理方法和实验报告的写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根据实际研究目的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法的能力,并使学生对心理学各主要领域的研究现状有深入的了解。

4. 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掌握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5.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意识、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心理学学术素养。

(三)教学内容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仪器、研究道德,心理学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实验设计,心理物理法,信号检测论,反应时实验,视觉、听觉、知觉实验,记忆实验。

(四)教学时数

72学时,其中课堂教学36学时,实验36学时。

(五)教学方式

1.讲授基本理论。教学中,教师应对本学科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将本学科的一些基本的原理及理论深入浅出的讲授清楚,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内容。为了使教学直观形象,在教学中提倡教学。

2. 联系实际操作实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力求做到使学生能动手设计一般的心理实验,并能亲自操作、统计和分析和写出较为优秀的实验报告。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3. 多媒体演示。对于一些感知觉实验进行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 鼓励、指导学生自制实验仪器。通过自制实验器材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

二、本文

第一章 绪论 (4学时)

教学要点: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实验法和其他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区别。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学时)

实验心理学的奠基、预备、发展以及快速发展。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2学时)

心理学研究的建立假设、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作出结论等过程。

第三节 实验法和其他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区别(1学时)

实验法和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等心理学研究基本方法的区别。

考核要求:

1、了解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2、理解实验法的本质特点。

第二章 心理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设备

教学要点:心理实验仪器在实验中的作用,各类心理实验常用仪器,心理学实验仪器的发展趋势。

教学时数:

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仪器在心理学实验中的作用(1学时)

心理实验仪器的诞生和发展,仪器对心理实验的作用,目前心理实验仪器发展的趋向。

第二节心理实验中常用的仪器(1学时)

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感觉类、知觉类、情绪类 、认知类实验仪器。

第三节 现当代心理学实验仪器(1学时)

在二战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起来的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常用的现代实验仪器。 本章实验: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2课时)

在实验室现有的条件下,向学生展示所有的心理学实验仪器,并对其功能进行介绍,让学生对实验仪器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考核要求:

了解心理实验仪器的发展过程,对心理实验仪器有感性的认识。

第三章 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道德

教学要点:心理学研究中以人类、动物为被试,进行药物研究时应遵循的原则;心理实验报告和论文的基本格式。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节 如何公正对待人类被试(1学时)

APA关于以人为被试进行研究的法律以及职业标准,试反应倾向与实验者效应的避免,如何公正地对待人类被试。

第二节 如何公正地对待实验动物(1学时)

在心理学研究中以动物为被试的原因 ,研究中使用动物的指导原则。

第三节 如何写实验报告和论文(1学时)

心理学实验报告和论文的基本格式,相关的道德问题。

考核要求:1.了解心理学研究中以人类或动物为研究对象时的基本伦理问题。

2.理解在研究中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的原因,试反应倾向与实验者效应的避

免。

第四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教学要点:

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的类型及其控制。 多自变量、因变量试验的特点。 教学时数:

5学时

第一节 自变量和因变量(2学时)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定义、类型,因变量的效度、敏感性问题,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可能关系。多自变量、多因变量实验的优缺点,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额外变量及其控制(1学时)

额外变量的定义、类型及控制方法。

本章实验:

有无反馈对画线准确性的影响(2学时)

通过试验确定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明确如何有效地控制自变量。 考核要求:

掌握三类基本变量的定义、类型,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第五章 实验设计

教学要点:真实验设计与准实验设计,组间设计,组内设计,混合设计,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测后测设计。各类实验设计类型的定义、特点与优缺点。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节 实验设计的种类和方法(3学时)

组间设计,组内设计,混合设计等几种主要的实验设计类型的定义、特点与优缺点。

第二节 实验设计举例(1学时)

通过例题分析、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各类实验设计类型的理解。

考核要求:

1.掌握各种实验设计类型的定义及优缺点。

2.能够用有关实验设计理论进行一般难度的实验设计。

3.能够理解心理学专业期刊中的实验设计方法。

第六章 传统心理物理法

教学要点:

心理物理法的定义及历史,阈限及其操作定义;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三种阈限测量的基本方法,心理量表法。

教学时数:

14学时

第一节 阈限的性质(1学时)

心理物理法的定义及历史,阈限及其操作定义。

第二节 测定阈限的三种基本方法(1学时)

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三种阈限测量的基本方法的特点,计算阈限的方法;三种方法的比较。

第三节 心理量表法(1学时)

心理量表法的分类,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用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本章实验

1.两点阈规测量肤觉两点阈。(1学时)

通过实验掌握阈限的定义及其操作定义。

2.最小变化法测量颜色明度辨别差别阈限。(1学时)

3.亮点闪烁仪测量闪光融合频率。(1学时)

通过实验2、3加强对最小变化法的理解。

4.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2学时)

通过实验掌握恒定刺激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写实验报告学会差别阈限的计算。

5.平均差误法求缪勒—莱耶错觉量。(2学时)

通过实验掌握平均差误法的基本原理。

6. 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2学时)

通过实验掌握对偶比较法的基本特点,心理顺序量表制作方法。

7.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2学时)

通过实验掌握等级排列法的基本特点,心理顺序量表制作方法。

考核要求:

1.掌握阈限及其操作定义。

2.熟练掌握三种测量阈限的基本方法,心理顺序量表的制作方法。

第七章 现代心理物理法

教学要点:

20世纪50年代心理物理法的新发展,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指标,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 教学时数:

6学时

第一节 心理物理法的发展(1学时)

信号检测论的历史、发展历程,在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节 信号检测论的原理(1学时)

判断标准、似然比、辨别力指数三个基本指标;有无法、评价法、迫选法三种基本实验方法。ROC曲线的意义及绘制。

第三节信号检测论的应用(1学时)

信号检测论在医学、军事、工程心理学、认知研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本章实验:

1.信号检测论实验-----有无法。(1学时)

2.信号检测论实验-----迫选法。(1学时)

3.信号检测论实验-----评价法。(1学时)

通过以上实验熟悉信号检测论的三种基本实验方法;能够求出三个基本指标,能够绘出ROC曲线。

考核要求:

1.了解信号检测论的意义。

2.熟练掌握信号检测论的三种基本实验方法,能够求出三个基本指标,能够绘出ROC曲线。

第八章 反应时测量技术

教学要点:

反应时间的概念,反应时间的研究简史,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反应时间的速度与准确性的权衡,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测量反应时间的注意事项。减数法、加数法、开窗实验等反应时研究方法。

教学时数:

7学时

第一节 反应时概述(1学时)

反应时间的概念,反应时间的研究简史,反应时研究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及其现实应用。

第二节 测量反应时的仪器和方法(1学时)

近2个世纪以来测量反应时的仪器和方法的演进。当代测量反应时的方法。

第三节 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1学时)

刺激变量、机体变量、额外变量对个体反应时的影响。

第四节 用反应时间分析信息加工的方法(1学时)

减数法、加数法、开窗实验等反应时研究方法及其典型实验。

本章实验:

1.视觉简单反应时实验。(1学时)

2.视觉辨别反应时实验。(1学时)

3.视觉选择反应时实验。(1学时)

通过实验掌握三种基本反应时的原理,对数据能够进行必要的分析。

考核要求:

1.了解反应是的研究历史及其现实意义。

2.掌握反应时的类型、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

第九章 感觉实验

教学要点:

视觉研究的历史、主要成果,视觉研究中的变量,视觉研究中的基本实验,颜色视觉,颜色的心理效应;听觉实验中的变量,两个基本属性。

教学时数:

11学时

第一节 视觉实验(1学时)

视觉研究中的三类变量,视觉研究中的基本实验,颜色视觉,颜色的心理效应。

第二节 听觉实验(1学时)

听觉实验中的变量,听觉的两个基本属性。

第三节 其他感觉(1学时)

动觉、触觉、味觉、嗅觉、平衡觉实验的仪器及过程。

本章实验:

1.视觉暗适应过程的测定。(2学时)

通过实验测量自己与同组同学暗适应时间,并进行比较。

2.彩色视野范围的测定。(2学时)

通过实验测定自己及同组同学的视野范围。

3.听觉绝对阈限的测定。(2学时)

通过实验掌握测量听力的方法,并绘制出听力图。

4.听觉疲劳与听觉适应的测量。(2学时)

通过实验掌握听觉疲劳与听觉适应的测量方法。

考核要求:

1.掌握视觉、听觉研究中的主要实验方法,视觉、听觉研究中的三类变量。

2.了解动觉、嗅觉、平衡觉等感觉的实验方法。

第十章 知觉实验

教学要点:

知觉的特性,知觉研究的基本变量,视觉后象、错觉等知觉现象的研究。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的研究。

教学时数:

5学时

第一节 知觉研究的基本变量(1学时)

知觉研究中常用的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

第二节 知觉现象的研究(1学时)

知觉的组织、错觉、知觉的恒常性。

第三节 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学时)

空间知觉的生理调节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及深度视锐。真动知觉、似动现象、诱动现象、视觉后象等运动知觉的研究方法和实验。

本章实验:

1.视觉后象、错觉实验。(1学时)

通过实验验证视觉后象的存在、揭示其原因。

2.深度知觉实验。(1学时)

用深度知觉仪测量深度知觉,并计算出深度知觉量。

考核要求:

理解知觉的特点,掌握知觉现象出现的原因。

第十一章 学习和记忆实验

教学要点:

学习与记忆实验的基本变量、实验材料,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内隐记忆及其测量方法。 教学时数:

第一节 学习实验(1学时)

学习实验设计程序、各种变量的标识、学习曲线绘制方法、基本形式、学习曲线的极限问题。

第二节 记忆研究的变量和材料(1学时)

记忆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记忆研究中常用的无意义、有意义材料。

第三节 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1学时)

一百多年来在学习和记忆研究中常用的回忆法、再认法、再学法、重建法、部分报告法、记忆广度法、分散注意法等方法。

本章实验:

1.学习迁移实验。(1学时)

通过实验分析影响迁移的因素。

2.系列位置效应。(2学时)

通过实验验证系列位置效应。

3.短时记忆保持实验。(2学时)

通过实验掌握测量短时记忆保持量的基本方法,了解实验设计的程序。

考核要求:

1. 了解有关学习实验与研究的基本知识,掌握学习实验设计程序及学习进程描述的方法

2. 掌握研究记忆的方法,记忆研究中的变量和材料,掌握记忆研究的实验程序.

三、参考书目

1、张学民、舒华著,《实验心理学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杨治良著,《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3、朱滢著,《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4、孟庆茂、常建华著《实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5、坎特威茨等著、郭秀艳等译,《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6、舒华著,《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7、杨博民著,《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8、杨治良著,《基础实验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6年。

9、周爱保著,《实验心理学纲要》,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

四、本课程使用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性意见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内容充分选择可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现象演示,引导、鼓励学生学习其他高校网络课程。

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