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_幼儿游戏
发布时间:2024-08-27
发布时间:2024-08-27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幼儿游戏游戏的特征与教育作用幼儿园游戏条件的创设 幼儿园各类游戏的特点和 指导
第一节
游戏的特征与教育作用
有关游戏的理论 * 游戏的特征*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 游戏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教育作用* 游戏的种类 *
一、有关游戏的理论 什么是游戏(关于游戏的概念) 游戏的理论
在我国 游戏 一词与 嬉戏 、 玩耍 极为相似, 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在英文中,游戏一词 有 play”和 game”两词,主要切近play,因为game主要 指有规则的游戏。可以说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 一样古老悠久,但游戏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大约开 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传 统 儿 童 玩 具
德国的福绿贝尔 (F· Frnbel,1982-1852) 最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 戏并尝试创建游戏实践 休系的第一个教育家。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 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 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 动。他将游戏的本质归 结为生物性。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 基认为游戏是社会性活 动,是在真实的实践情 况之外,在行动上再造 某种生活现象。游戏的 本质是以物代物进行活 动。在这种活动中,凭 借语言的功能,以角色 为中介,了解。学习和 掌握基本的人与人的社 会关系。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精 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 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则 提出 游戏发泄论 、 游 戏补偿论 。认为人的欲望 常爱压抑不能随意表现,游 戏则可促使儿童发泄他的内 在的抑郁和坏的情感,从而 摆脱和消除它。发展自我力 量,以应付现实环境,补偿 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 和要求,从而得到正常发展。
皮亚杰认为 游戏是指不断重复一些行为,而主要是希望从 中得到快乐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质是同化超过 了顺应。儿童早期认知结构发展不成熟,不能够保持同化与 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这种不平衡有两种情况: 一是顺应大于同化,表现为主体忠实地重复范型的动作,即 模仿;别一种是同化大于顺应,表现为主体完全不考虑事物 的客观特性,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愿望,与需要去改变现实, 这就是游戏。
皮亚杰经典试验
上图中的小婴儿还没有建立客体永久性。实验开 始时,给婴儿呈现一个玩具小象,当他对这个玩 具正感兴趣时,用纸板把玩具挡住,他就不再关 心这个玩具了。
年龄稍大的儿童则不同,当处于类似的 实验情景时,儿童能够爬过遮挡用的帷 幕,寻找他所感兴趣的玩具。
我国《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第2
卷 P218“游戏 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 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 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特点是:①趣味 性 ②具体性 ③虚幻性 ④自由自愿性 ⑤社会性 丁海东《学前儿童游戏论》P15 刘焱 游戏的本质是 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这种活动现实直观地表现为人的 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活动。 毛曙阳在《关于幼儿游戏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的思考》,一文中指出 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 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 料的活动,其中自主控制是游戏的最内在本质。
返回
二、游戏的特征1、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愉快的活动 3、游戏是一种假想的活动 4、游戏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游戏视频一 游戏视频二返回
三、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 儿童教育心理学早就指出,游戏是学 前儿童最重要的和最主要的活动,它贯穿于整 个学前儿童的生长和发展之中。 文学巨匠席勒说: 只有当人充分是 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 他才完全是人。 他甚至认为,艺术和游戏的 产生,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一个最后标志,也 是最重要的标志。 哲学家马丁· 海德格也指出: 儿童 为什么要游戏呢?儿童游戏就因为他们游戏。 ‘因为’二字在游戏中消失了,游戏没有‘为 什么’,儿童在游戏中游戏。
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 儿童通过游戏学习 儿童通过接触具体的、 仿真的与生活有关的东西 学习,需要与同伴、成人 和环境互动交流,游戏使 儿童放松且发展专注的工 作态度。在5岁之前不应过 早开始对字母数字等符号 的专门练习,这样会限制 孩子的思维,因为幼童的 心智还没成熟,对抽象的 概念还无法理解。
返回
四、游戏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教育作用 (一)游戏与幼儿生理发展 (二)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 (三)游戏与儿童社会化 (四)游戏与人格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