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

时间:2025-01-11

《小学班级管理》

主讲:潘定戡联系电话:13974274233

第一章

小学班级与班级管理

第一节

小学班级与班级管理的内涵

一、班级与小学班级(一)班级的概念1、班级的定义 不同的课本上对“班级”的定义有着不同的描述。如:“班级是 由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组成的学校基层教育组织。” 班级是学校为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 实现而划分出的学生单元,以及与为其配备的相关老师所共同构成的 一种组织。 2、对“班级”概念的理解 (1)班级是一种组织。班级作为一种组织,它有哪些特征? ① 班级组织有着明确的目标。 ② 班级组织有其特定的结构与多重人际关系。 ③ 班级有一定的规章制度 (2)班级是学校这一公共组织中的“细胞” (3)班级组织的目的是培养人 (4)班级组织由学生和相关教师共同构成

(二)小学班级的特性1、小学班级是由年幼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构成的组织未成年人,小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不成熟,处在发育和发展中, 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成年人,班主任及相关教师,引导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 展。

2、小学班级中存在着平行的少先队组织

(三)小学班级的结构小学班级是一种正式的组织(班集体),但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 非正式组织(小团体)。

1、小学班级的正式组织结构传统的小学班级的组织结构通常为层级式的金字塔结构。P5表1 现代学校中的班级组织开始走向扁平化。P5表2

2、小学班级中的非正式组织

(四)班级组织的发展传张班级组织的特点: 按年龄分班、固定人数、固定教师、固定的课表、固定的教室;学习同 一的课程(同步教育)。 现代班级组织开始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班级必须废止僵化模式,成为有弹性的组织。打破传统的单凭年龄作为 分班编制的唯一标准的束缚,视儿童的能力来编制班级。

二、管理与小学班级管理(一)管理的含义1、什么是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 制、领导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 息)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这一定义有四层含义:第一,管理是一个过程;第二,管理的核 心是达到目标;第三,管理达到目标的手段是运用组织拥有的各种资 源;第四,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2、管理的基本职能 (1)计划 (2)组织 (3)领导 (4)控制

(二)班级管理的界定明确班级的管理者;明确班级管理的内容

(三)小学班级管理的特

性1、主观上,小学生容易服从管理 2、客观上,小学生更需要管理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主要理论依据

一、教育学理论与班级管理(一)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马卡连柯,前苏联教育家,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人。

1、论集体和集体教育原则(1)论集体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任务就是要培养集体主义者。”而要完成这个任务, 苏维埃教育所需要的第一个形式就是集体。

(2)论集体教育原则① 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 有人曾问马卡连柯他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是什么,马卡连柯回答说,“要尽量 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有一个流浪儿,进了教养院后还偷盗农民的财物,组织扫荡农民的瓜田, 结果被驱逐出院。他在外流浪了半年,又自动回到院里来。有一天,院长派他 骑马进城领取500卢布,并给他一支手枪防身。傍晚时他归来复命,院长问他钞 票数过没有,他回答数过了,院长把钱往抽屉里一放,说:“谢谢你跑了一趟, 去吃饭吧。”过了两个星期,院长又派他进城取款,这一回是两千卢布。他喊 道:“两千!要是我携款潜逃,你怎么办?”院长说:“叫你去你就去,别发 神经病!”钱取回来后,院长照样数也不数就收到抽屉里。 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过程应当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集体”的原 则。 在他看来,集体首先是教育的基础;其次,集体是教育的手段;最后,集 体是教育的目的和对象。马卡连柯后来用“平行教育影响”来概括他的思想, 强调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 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

2、论集体的作风和纪律 (1)集体的作风马卡连柯十分重视集体作风的培养。在马卡连柯看来,作风是 指五常的共同的态度。 这种共同的态度主要表现为5个特点:① ② ③ ④ ⑤ 集体应当朝气蓬勃。集体应当充满“强烈的快活情绪。 集体成员之间应当团结和睦。(在内部关系上,集体成员之间可以互相批 评,甚至可以互相“压制”;但在外人面前,集体成员应到相保护,不让 同伴受任何苦恼和羞辱。) 集体成员应当具有坚定不移地主持正义的观念,(在集体中持强凌弱者应 当受到处罚,弱者应当得到必要的保护。) 集体成员要具有积极性。(随时准备去从事有条有理的,讲究实效的活动 或文化娱乐活动,克服空间与材料方面的困难,并且热爱这样的活动,热 爱与困难作斗争。) 集体成员应当养成"抑制习惯","抑制的特殊形式就是礼貌"。

(2)集体的纪律马卡连柯认为,纪律既是集体教育的结

果,也是集体教育的手 段。所谓有纪律,正是一个人能够愉快地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3、论教师集体和家庭中的集体教育马卡连柯认为,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师集体是培养不出良好的学 生集体的。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教育家,培养个性全面和谐 发展的人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其理念贯通 在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中。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把学生培养成个性全面和谐 发展的人,学校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还有 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这就是受教育者强烈的内在 需求和主动积极的学习愿望。 他认为,自我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 位;自我教育的核心在于增强学生个人的精神力量。 1. 变好的愿望是自我教育的基础和动力;变好的愿望起始 于自我认识。 2. 自我教育要从小开始。

(三)陶行知的解放儿童创造力与学生自治理论陶行知,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和教育 改革、实践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主义 者。

1、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六解放”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解放儿童的头脑: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创造。 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儿童的双手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大胆地动 手,大胆地创造。 解放儿童的嘴:让儿童大胆地讲,大胆地提问。 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小孩从教室中、从校园中解放出来,在大社会、大 自然、大森林中,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内在之创造力。 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儿童有自己的时间去创造。 解放儿童的眼睛:让儿童自己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培养自己的观察力。

2、学校应注意学生自治(1)什么是学生自治 学生自治,就是指“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 续”。从学校方面来讲,也即“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 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2)学生自治的好处 (3)学生自治的要求

二、社会心理学理论与班级管理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 也就是研究特定社会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一)从众与逆反1、从众现象(1)什么是从众 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 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 (2)从众的表现形式——顺从(或服从)与接纳 (3)从众的意义 就从众心理的客观影响来看,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主要看从众行为的

具体内容

2、逆反心理(1)什么是逆反心理 社会心理现象之一,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 反抗心态。 (2)逆反心理的正确处理 尊重学生 注意说话时的语气、语调与用词,尽量避免使用命令的辞令。 委婉地纠正儿童的错误 学会聆听

(二)群体影响1、什么是群体群体动力学家肖(Shaw,1981)将群体定义为两个或更多互动且相互影响的人。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特纳(Trune,1987)认为,群体成员把自己群 体的人看做是“我们”而不是“他们”。

2、群体影响的表现(1)社会助长作用 社会助长作用,是指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从而使个体的活动效率提高 的现象。 (2)社会懈怠作用。也叫社会惰化、或社会浪费、或社会致弱作用等。 (3)去个性化 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会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 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是不会出现的行为。 去个性化是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状态。个体在去 个性化状态下行为的责任意识明显丧失,会做出一些通常不会做的行为。 (4)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是指个体参与群体讨论时,由于受到群体气氛的影响,会出现支持极 端化的决策的心理倾向。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它能促进群体意见一致,增强群体内聚力和群体行为。 从消 极的一面看,它能使错误的判断和决定更趋极端。 (5)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又称群体迷思,是指群体中的成员为了求得群体意见的一致性,而放 弃原有观点的趋向。

3、群体影响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三)冲突与和解1、什么是冲突冲突是指对同一事物持有不同看法、理解和态度的双方,为获得主动而产 生的矛盾、对立和激化。

2、解决冲突的方法

三、管理学理论与班级管理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一)科学管理理论弗雷德里克· 温斯洛· 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管 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1、什么是科学管理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达到最高的工作效 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泰勒认为最佳 的管理方法是任务管理法。

2、管理的任务——泰勒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任务:① ② ③ ④ 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 与工人的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

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那 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 们的身上。 科学管理的贡献:一是管理走向科学、标准化;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3、科学管理理论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二)行为科学理论1、什么是行为科学行为科学是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新学 科,并发展成国外管理研究的主要学派之一。它研究人的行为产生、 发展和相互转化的规律,以便预测人的行为和控制人的行为。 目前行为科学已在管理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改变了管理者的思 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行为科学把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改变为以 “人”为中心的管理,由原来对“规章制度”的研究发展到对人的行 为的研究;由原来的专制型管理向民主型管理过渡。

2、霍桑实验及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产生于“霍桑实验”。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 ?

(三)群体发展阶段与高效团队理论1、群体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2、高效团队的特征 3、群体发展阶段与高效团队理论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四)情境领导理论组织行为学家保罗· 赫塞(Paul Hersey)和管理学家肯· 布兰佳 (Ken Blanchard)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情境领导理论,认为领导 者应随组织环境及个体变换而改变领导风格及管理方式。

1、情境领导理论的基本观点① 它要求主管要同时扮演管理者与领导者的两种角色,而且主管首先是 一个领导者,其次才是管理者。 ② 传统人力资源理论认为,一个员工要么胜任工作,要么不胜任工作。 然而情境领导模型扬弃了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元认识论的陈旧思维 模式。情境领导理论将一个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分为四种可能性,即 四种准备度。(准备度,指被领导者在接受并执行一项具体任务时, 所表现出的能力与意愿的水平。参见P15,四个“如果……”) ③ 针对员工的准备度的波动,主管作为领导者可以使用四种领导风格来 影响被领导者。(领导风格有:一是告知型,指导性行为多,支持性 行为少;二是推销型,指导性行为多,支持性行为多;三是参与型, 支持性行为多,指导性行为少。四是授权型,指导性行为少,支持性行 为少。) ④ 情境领导理论指出,领导力就是执行力。

2、情境领导理论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