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观察法

时间:2025-07-14

第八章 观察法

观察法6.1 观察法的概念、特点与原则

6.2 观察法的类型

6.3 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观察者带有明确目的,用自己的

感觉器官及其辅助工具直接地、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的调查 研究方法。 理解要点: 主体——观察者; 客体——观察对象; 条件——感觉器官及其辅助工具; 状态——自然条件; 特点——直接性、针对性、目的性。

观察法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求真务本原则 3、全方位原则 4、法律和道德伦理原则

观察法的类别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有结构观察也可称为有控制调查,它是指观察者根 据观察目的,制定出研究的理论框架,按照详细的

规定和计划,采用标准的观察程序和手段进行的观 察。这种观察一般是指依据结构性观察项目清单或 观察卡,并对观察对象有一定控制的观察。 无结构观察也称无控制调查,它是一种大致确定观 察内容和观察对象的方法。它没有严格的观察计划, 使用结构比较松散的观察提纲,观察标准化程度较 低,观察的问题结构性不强。

单位:

人数: 观察日期:

观察内容:农村中学初中三年级分流后学农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调 查 观察的时间: 观察项目 无 约1/2 约1/3 约3/4 具体人数

认真学习能正常听课 上课时走神 上课时看无关的书籍 上课讲话

课后能完成作业不认真完成作业 课后溜号

经常旷课

实验室观察与实地观察实验室观察。它是指在有各种观察设施的实验室或者经过一定 布置的活动室、会议室等场所内,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 法。 实地观察。它是指在现实社会生活场景中所进行的观察。它与 实验室观察相比,除了地点和场景不同外,还不需专门对观 察场所和观察对象进行控制,而是直接地深入到现实生活场 景中,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它多数是非结构式观察,适用 于定性类型的调查研究。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 的意义,目前对社会现象的绝大多数观察都是实地观察。

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环境中去,成为被观

察对象所在的群休中的一名成员,并参与日常活动的一种观 察。这种观察法,会使被观察对象把观察者视为自己人,对 他不存戒心。观察者通过与被观察者共同活动,从被观察对 象的活动中观察到一些可靠的资料和信息。 非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以局外人的身份,从侧面对观察对象 进行观察。观察者处于旁观者的角色,只是观察、记录被观 察者的活动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观察者得不到同参与者一 样的真实感受和体验。这种非参与观察不影

响被观察者的行 为和语言。 参与观察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 全参与观察。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就是观察者直接运用自己的眼、耳、鼻、手、舌

等感知器官,通过感知事物的活动,直接感知要观察的外部 事物,这种观察带有一定的真情实感。 间接观察,不是观察者直接运用自己的感知器官直接感知要

观察的外部事物,而是通过观察同被观察事物有关的事物, 和被观察事物的行为后果,观察要观察的外部事物。

间接观察

物质痕迹观察

行为标志观察

物质痕迹是指人们的行为所留下的迹象,由于行为者并不曾想到调查研

究人员会对这些迹象感兴趣,因而他们的行为是真实自然的。 行为标志观察方法是通过一些表面的或无意识的现象来推测人们的行为

方式和价值观。它假定,这些现象是人们行为或态度的间接反映。

观察的步骤

观察的准备 阶段

实施观察阶 段

观察整理阶 段

⑴观察的准备阶段确定观察的对象 确定观察的具体手段

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和范围制定观察提纲 选择和培训观察人员

⑵实施观察阶段

进人观察现场

与观察对象建立友好 关系

进行观察和收集资料

从观察场所退出

观察的技巧 消除观察对象的戒备心理; 深入观察对象的生活,尽可能参加观察对象的各项社会活动; 尊重观察对象的风俗习惯、语言、道德规范, 顺应观察对象的生活方 式; 参与群体活动和个别接触相结合; 给观察对象提供帮助,取得他们的信任,增进同他们的友谊。

观察记录: 当场记录和事后追记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观察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