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出来的优秀的中国文化研究书目

发布时间:2024-08-25

很多精彩书目

《中国文化研究》历年书目

2000年1月份目录

◇性别诗学:意会与构想

◇《许名扬文集》隆重出版发行

◇奇崛冷艳与淡雅俗白之美--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吴梅村"诗史"论略

◇居延新简、敦煌汉简中的"日书"残简

◇宋元讲史话本的通俗化特征初探

◇中国哲学中理气事理问题辨析

◇"象与器"简论

◇儒家的生死观

◇孔子学说中的民本主义精华

◇浅议孔子的隐退思想

◇冯友兰先生的《老子》意义论

◇先秦庄学接受论

◇彩笔纵横写史著——评吴功正著《唐代美学史》

◇道家虚静说及其美学意义

◇澳门与近代中国革命

◇从魏晋之际官僚贵族世袭特权的法律化制度化看士族门阀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科教兴国 千年大计

◇我看二十一世纪中国学术发展前景

◇“文化至上”和文化责任

◇由野蛮到文明,由厮杀到和平,由原始公社到“地球村”

◇缺乏预见 惟有企盼

◇研究二十世纪学术文化的一些意见

◇展望二十一世纪的文化发展

◇二十一世纪多元文化的世纪?

◇在新千年的曙光之下

◇中国文化与文化中国——陈立夫空中访谈录

◇否定“殉清”说着实不易——与邓云乡先生再论王国维的死因

◇澳门中西文化的接受与过滤

◇人名 性别 文化——对“男人名”、“女人名”文化现象的考察

2000年2月份目录

◇杜诗复合意象的创造(上篇)

◇性灵派诗歌的艺术特征

◇论明中期文权的外移——弘治朝文学振兴活动考略

◇关于钱钟书的《百合心》

◇古代通俗文学中侠女盗妹择夫的性别文化阐释

◇对立与和谐——论铁凝的短篇小说

◇相反而相成的艺术——试论易与中国山水画的构成

◇试探王翬等“四王”的新貌

◇丁绍光重彩画的民族审美意识特征

◇明清时期东南商人的神灵崇拜

◇日本幕府使团对太平战事的探察

很多精彩书目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不应被遗忘的人物——陈季同其人其书

◇先秦道家之礼观

◇试论冯友兰的思想历程

◇先秦时期道家政治学说略论

◇数字文化中的美学智慧——简评《数里乾坤》

◇儒商精神的实质及其现代价值——“儒商精神与21世纪中国及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试论我国家庭教育伦理思想的发展与继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对民族凝聚力的影响

◇空间与人的文化世界

◇周代车的社会功能与文化表现

◇魏晋南北朝的自然观与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自然观

2000年3月份目录

◇汉魏六朝著书、编集撰人考论

◇杜诗复合意象的创造(下篇)

◇诗与禅与模糊思维

◇论文学的文化透视

◇“百年中国文学”学术座谈会综述

◇“在事为诗”申论——对中国早期政治诗学现象的思想文化分析

◇论宫词

◇《西厢记》艺术成就的多维审视

◇“1920-1945”台湾新文学运动与文学发展之概观

◇冰心“母爱形象”之探

◇“诗”与“史”的逆向——评萧红的《生死场》兼论女性写作

◇迎接汉学研究的新发展

◇论真武神在宋代的塑造与流传

◇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21世纪:儒学的地位及儒学研究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多元文化.中国新儒学热

◇女性、女性意识与社会性别

◇新书架

◇关于稿件的规范化——致作者

◇《大教育论坛》杂志稿约

◇儒家柔性管理与东亚经济发展

◇“天人合一”在中国文化中的终极理想设定

◇深入探讨儒商精神,促进现代经济发展

◇也论道安“本无”说的实质

◇盛唐经学的窘境——论开、天文化特点与经学发展关系

◇京师同文馆的发展历史及其贡献

◇莱布尼茨的二进制与《易经》

2003年1月份目录

论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 钱中文

从学科史考察早期几种独立形态的新文学史 温儒敏

元白诗体理论探析 钱志熙

很多精彩书目

钱钟书《宋诗选注》的文献价值及文献疏失 王兆鹏

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出路 杨维富

从《易解》看王安石早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井卦 九三》为中心 杨倩描 简析洪迈的历史知识 张元

宋代馆阁之校勘经部书 汝企和

宋朝政府的图书征集述论 丁建军

凝晚年心血 炼宋学巨制——读漆侠先生遗作《宋学的发展和演变》 王晓薇

漆侠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暨国际宋史研讨会综述 周国平

“文无隐言”与儒家的形上等级制 周裕锴

简论“诗亡”与“《春秋》作”之关系——从一个侧面看先秦儒家士人的话语建构工程 李春青

“国民”与“奴隶”——对清末社会变迁过程中一组中坚概念的历史考察 郭双林,龙国存

《丧服》用杖制度考论 张焕君

《丧服》“报服”考述 刁小龙

《丧服》女子“出嫁不降”考辨 陈倩

陈独秀晚年的文化见解及逝世后的文化评价 胡明

侯宝林的相声艺术及其文化史意义 田莉

2002年香港“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纪要 李庆本

2003年2月份目录

元明理学的“去实体化”转向及其理论后果——重回“哲学史”诠释的一个例子 陈来 模式及其变迁——史学史视野中的唐宋变革问题 罗祎楠

诠释三题 葛兆光

殷璠《河岳英灵集》诗学思想述略 张海明

超越与回归——从《桃花源记》、《游仙窟》到《仙游记》 戴伟华,柏秀娟

关于王逸《楚辞章句》的校理 黄灵庚

“成文”以“尽意”——论汉语古典诗学形式理论的基本思路之一 刘方喜

李白杜甫诗歌理论主张之比较 马守君

明代山人群体的生成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张德建

中国古代思想“谓之”话语的价值论底蕴 程相占

佛像灵验记及其文化意蕴 刘亚丁

马龙:蚕的化身——中国龙原型试探 岳珍

忽思慧《饮膳正要》识读札记 尚衍斌

近年蓬勃发展的中外关系史研究 耿昇

独树一帜的俄罗斯汉学 柳若梅

《廿二史札记 元建国号始用文义》辨正——公孙述“大成”国号新解 刘建臻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解 张燕婴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新解 彭岁枫

荀学研究的新拓展——《荀子与儒家的社会理想》述评 汪高鑫

关于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反思——胡志宏《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导论》评介 赵国华,范正娥

从深层次上揭示史学的民族精神——写在《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的宋辽金、元代、明代和清代卷出版之际 陈应年

《中国国家图书馆外文善本书目》简介 顾犇

很多精彩书目

2002年“中国海外贸易与海外移民学术讨论会”综述 马一虹

学术信息

2003年3月份目录

《中国文化研究》创刊10周年感言 韩经太

古代的水火崇拜与神话中的珠玉意象——兼论先民长生意识和审美崇尚的关联 李炳海 中国山水美学发轫考述 陈良运

前七子乐府诗制作与明中期的民间化运动 黄卓越

朝鲜时代的礼讼与君统、宗法诸问题 彭林

钱氏吴越国与日本的交往及其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 王心喜

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儒、道生命观 詹福瑞

儒家道德思想渊源考 冯时

孔儒之学理解新论 林存光

宋元时期“婺学”的流变 张晶

采故实于前代 观通变于当今——再谈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 张文勋

学海述航——写在《古典文献论丛》之前 赵逵夫

“槁木三年,不必为邦旗”试释 黄君良

基歇尔笔下的中国形象——兼论形象学对欧洲早期汉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张西平 《巾舞歌辞》研究的历史真相——驳《<公莫舞>剧本定性研究评述》姚小鸥

“玉潭照清影”——论渌水亭和它在清初北京出现的文化意义 胡慧翼

《比较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书讯

论电影《荆轲刺秦王》对历史的哲理反思 刘丽文

《伟哉中华》书后 陈祖武

韩国李朝汉诗与诗学的中国文化风习 徐江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新增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2003年4月份目录

论历史研究的方法 漆侠

七塔寺溥常法师的振兴佛教与佛教教育思想 黄夏年

藕益因明的得失例举 刚晓

从《婆薮盘豆法师传》等看瑜伽行派三大师唯识著述的流出分期 周贵华

道德文化的生成与异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反思四题 韩经太

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人类早期文明的三种路径 陈炎

“爱(与)(他)人”——重读孔子的“仁者爱人” 伍晓明

蔡襄:北宋前期的七绝高手 陶文鹏

从“物中之道”到“味外之旨”——中国古代的直觉思维对象从哲学向艺术的演化 杜道明

“味外之旨”说——司空图“诗味”说新论 陶礼天

西魏北周政治斗争与中央集权之加强 杨翠微

从磁州窑枕看宋代民间体育 徐巍

回族语言800年发展史简要回顾——从波斯语到“回族汉语” 刘迎胜

知识分子身份认同与艺术描写的空间 刘俐俐

文化想象与“重绘”智慧——评杨义学术讲演集《重绘中国文学地图》 黄科安 考镜源流与辨章学术的用心之作——评黄爱平《朴学与清代社会》 谢贵安

重视文化发展中的地域特性——兼评蔡靖泉教授《楚文化流变史》 方铭

历史文献学:100年的盛衰升降——读王子今新著《20世纪中国历史文献研究》 周苏平

很多精彩书目

中国当代小说的历史哲学建构——评路文彬的《历史想像的现实诉求:中国当代小说历史观的承传与变革》 雷世文

学术信息

2004年1月份目录

“晚明社会与文化变迁研究”笔谈 黄卓越

晚明社会变迁:研究视角的转换 万明

晚明社会变迁与农村人口流动 林金树

“晚明”与“明清之际” 赵园

对泰州学派的研究亟待加强 张学智

多维视野与心态研究 左东岭

新名词与新生活——晚明社会生活的“活力”与“多样性” 陈宝良

构建全方位的晚明社会图景 刘勇强

晚明民间力量的壮大和活跃 高寿仙

晚明社会:中心与周边,变化与构造 郑炳喆

晚明研究中的学科跨越与学科本位 张德建

清代考据学的分期和派别 孙钦善

“毛公独标兴体”析论 葛晓音

试论陶渊明的“四皓”情结 康保成

“百年歌自苦”——论杜甫诗歌创作中“歌”的意识 钱志熙

李贺诗歌的历代接受现象及理论思考 陈友冰

也谈辛延年《羽林郎》中的“金吾子” 阎步克

汉代外交使团的组成 黎虎

曾巩的儒释人才观 刘金柱

明代“通鉴”类史书之普及与通俗历史教育之风行 纪德君

禅与基督教本体论的对话——道、言与空、心 麻天祥

萨满、羡门与沙门:佛教入华时间新释 方汉文

从基、儒关系看明清时期基督教的中国化趋向 李晟文

论20世纪末的“现代主义”群落的先锋创作 阎纯德

逃禅与脱俗:也谈苏曼殊的“宗教信仰” 杨联芬

论林语堂对幽默的解读 袁济喜

六朝书法的文化解释——王元军《六朝书法与文化》读后 李秀云

中国传统的文化与科技——兼评《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 周桂钿

2004年2月份目录

儒家思想与生态问题——从“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说起 汤一介

面对全球化:给五千年中华文化传统以当代的解读 郑敏

章学诚的传记写作理论与实践 党圣元,陈志杨

“苏幕遮”的乐与辞——胡乐入华的个案研究与唐代曲子辞的声、词关系探讨 李昌集 论南朝女性题材辞赋的贵族化 郭建勋

论宋人词体观念的建构 王昊

司马光与熙丰时期的洛阳诗坛 马东瑶

从归庄与朱用纯的关系看明清士风之转变 何天杰

靺鞨部族分布地域考述 马一虹

伍子胥和楚国的复仇模式 舒大清

柳宗元“统合儒释”思想新论——兼及对冯友兰、孙昌武、郭绍林等先生观点的质疑 杜

很多精彩书目

寒风

明代西樵四书院与南海士大夫集团 王元林,林杏容

现代新儒家生命美学引论 张毅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 张胜冰

《红楼梦评论》的现代学术范式——纪念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发表一百周年 李庆本 《人间词话》诗学趣味浅谈 刘宁

儒家的发生与中国社会的非宗教化 王大建

《周易》管理思想试探 韩德民

剑桥汉学管窥 傅勇

杨涟佚简 乔敏

十八世纪俄国汉学之创立 阎国栋

读陶文鹏《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有感 张德建

诗歌意象魅力的探寻——评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 方守金

吴林伯先生与《文心雕龙》研究 方铭

东亚中国传统文化暨越文化学术研讨会纪要 高利华

2004年3月份目录

论历代《文选》类总集的分体归类 郭英德

论毛、郑《诗》学“正变”说之合理性——兼谈西周中叶文化空间的变化与诗歌功能的转变 李春青

论《花笺记》的民间风格 叶岗

欧洲化中国:过去和未来 夏瑞春,潘琳

明清徽州生存伦理下的多元文化 胡中生

《不平鸣稿》所见明末徽州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 韩秀桃

明代徽州的民间诗人 朱万曙

秦汉时期的女工商业主 王子今

求实与尊古——晁说之学术思想及其意义 张剑

“兴”之原始 徐文茂

从春秋赋《诗》的多种解释看《诗》的实用化轨迹——兼论赋《诗》的历史实质 周泉根 “诗言志”补辩 王以宪

桑 桑中 桑女——《诗经》与上古文化研究 黄维华

出土文献二题 高华平

《礼记 乐记》非《王禹记》考 郝明朝

英国循道公会澳门档案中的早期传教士活动 汤开建,张照

论梁实秋对中西文化的沟通 高旭东

葡萄牙进驻澳门时中葡两国的形势与澳门的中西文化交流 杨翠微

发展辩证逻辑和建构文艺美学——读周来祥的《文艺美学》 周纪文

历史视角的散文流派专论——评熊礼汇《明清散文流派论》 韩晓

尊敬传统才能诠释传统——《经典与传统:先秦两汉诗赋考论》的学术价值 彭庆生 2004年4月份目录

儒学正统的重建——王船山思想的特质与定位 陈来

“人文主义”与“宗教”——对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回顾以及对儒家人文主义的反思 刘昕岚

汉唐皇权与道家方士——阅读陈垣教授编纂《道家金石略》的札记 韦庆远

16世纪前后中国的“权力经济”形态及其主要路径——中国皇权制度下城市经济形态的典

很多精彩书目

型例证 王毅

从先秦文献和《算数书》看出入相补原理的早期应用 邹大海

经典的确认与学科的自觉——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的现代展开 韩经太 先秦“故事俗赋”钩沉 伏俊琏

论宋玉大小言赋在赋体发展史上的意义 王长华,郗文倩

论王夫之关于《诗经》中的性爱描写的思想 张思齐

日本古代的风土记与唐代的图经 荆木美行

敦煌文学文献与《万叶集》汉文考证 王晓平

宋朝和丽日两国的民间交往与汉文化传播——高丽和日本接受宋朝文化的初步比较 陈尚胜

论董逌的绘画美学思想 张晶

中国古典美学的至上追求 姚文放

中国文学经典的重构——梁宗岱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 陈太胜

《题渊明小像》的作者及其相关问题 王人恩

从“文学观点”与“文体选目”看《文心雕龙》对《文选》的影响 李金坤

清代学术文化研究的新拓展——《清代诸子学研究》序言 黄爱平

深入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 推动中国文化建设——北京语言大学“孔子与世界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孙海燕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简介

2005年1月份目录

中国大学教育与中国文化传播 王路江

在历史与解释之间——对《谷梁传》定公十年“夹谷之会”记载的诠释史 葛兆光 楚简《逸诗 交交鸣鸟》补释 廖名春

《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载墨子传记为残篇说 郑杰文

《礼运》成篇与学派属性等问题 杨朝明

作为生命诗学基础的感悟 邵宁宁

“感悟”在中国文化中的存在论基础 袁盛勇

中国智慧与文体创造——谈感悟思维与随笔创作之关系 黄科安

感悟:呼唤垦殖的古老田园 彭金山

前七子文复秦汉说的几个意义向度 黄卓越

隐逸与济世——陈眉公与晚明的士风 吴承学,李斌

论王国维的超功利美学观 李铎

论古代社会的袒露礼俗——兼论对纣王荒淫的认识问题 杨琳

郑和与满剌加——一个世界文明互动中心的和平崛起 万明

洋泾浜英语在近代中国产生的历史渊源之探讨 周毅

《全明词》的缺失订补 王兆鹏,吴丽娜

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伪校伪注初揭 张觉

“悠然见南山”确实是在用“商山四皓”的典故吗? 刘刚

木简发现、研究之百年 大庭脩,徐世虹

司马迁与《尚书》之关系考论 张强

文体宜兼,以成其美——论谢灵运的诗赋互动 张佳音

对话与重建——评童庆炳先生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 廖四平,张玉亮

从《史记》研究到《史记》学研究——《史记学概论》与《史记》学研究的新起点 方铭

很多精彩书目

“中国文论的跨时空对话”学术讨论会会议综述 孙海燕

2004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 李燕

2005年2月份目录

关于“士风” 赵园

王夫之《春秋》学中的华夷之辨 张学智

甲骨文中有关猎首风俗的记载 黄天树

云梦秦简中的官职名 魏德胜

从“甚么”、“什么”的使用看《金瓶梅词话》的著录者 增野仁,孟子敏 “往圣”的一段“绝学”——论孟子“浩然之气”的宗教属性 李山,唐巧美 公元439年:河陇地域学术发展的转捩点 李智君

李清照《词论》的再评价 张海明

论宋代绘画发达的原因 邓乔彬

《梁书》与《南史》刘勰传异同考辩 孙蓉蓉

西方人视野中的澳门与广州 耿昇

利玛窦的《天主教教义》初探 张西平

“自我”的“超越性”——以萨特解读老庄 张文勋

孔子“仁”学说的功利特色 张燕婴

清初学者四书中的经义及典籍考辨举证 朱修春

李贽哲学思想的生存论解读 刘桂荣

性别意识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 李玲

一心为学,静观自得——评傅璇琮《唐宋文史论丛及其他》 李德辉

治礼学贵在贯通——《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读后 杨华

慎终追远 继往开来——黄帝祭祀与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5年3月份目录

论道教的文昌帝君 张泽洪

摩尼教在福建的传播与演变 廖大珂

先秦献捷礼考论 景红艳,辛田

舞马和马舞 刘永连

《熹平石经》与汉末的政治、文化规范 黄洁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进士籍贯刊误述论 毛晓阳

说“圆照” 蒲震元

中国山水艺术的生命意识 陈良运

石涛《画语录》的绘画美学体系 张法

十七字诗和说诨话 于天池,郑秀琴

宋代翰林学士撰教坊乐语考论 谷曙光

试论晁补之的五古——兼论苏门文人的诗体选择 张剑

《词学筌蹄》考论 张仲谋

从明清小说看传统家庭生活的阶层性特征 段江丽

试论B.M.阿列克谢耶夫的汉学研究思想 吴泽霖

韩愈探究文学样式的尝试——《画记》分析 川合康三,蒋寅

《隋书 经籍志》之“梁有”考释 丁延峰

“道之”、“齐之”与“矜而不争”新解 张诒三

北魏献文帝死因考——为文明太后辨诬 周思源

太极图、《易》与伏羲图腾 国光红 宋晓梦

很多精彩书目

杜甫、严武“睚眦”诗证及相关问题辨析 吴在庆

中日文化交融的艺术之花——《名人》的发生学考察 周阅

《宋代科举与文学考论》序 傅璇琮

怀旧与文学史写作——评董之林新著《旧梦新知:“十七年”小说论稿》 路文彬 汉学研究的发展、影响与交流——“汉学研究:海外与中国”学术座谈会综述 崔秀霞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