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树状_与_竹状_谈英汉句法差异及应对策略_王冬杰

时间:2025-07-05

思考与言说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09No.11

“树状”与“竹状”

—谈英汉句法差异及应对策略——

王冬杰刘杰辉

摘要英语结构往往紧凑严密,好比一棵参天大树;汉语结构常常简练明快,犹如一根竹子。本文主要探讨英

“树状”结构与汉语“竹状”结构的差异以及翻译中的应对策略。这样不仅有利于翻译实践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可语

进一步深化对“形合”和“意合”这一英汉语基本差异的理解。关键词:“树状”“竹状”转换策略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一“树状”与“竹状”之别英语句子主谓机制突出,提挈全句,其他成分往往借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在主轴上,使主轴不断延伸:句子成分随时可加以修饰,而修饰语中的某成分又可被别的成分修饰,形成“参天大树”。这样的结构尽管层层重叠,但由于主谓对全句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句子结构严密,脉络清晰,语言表述逻辑性强。如例1:

Theisolationoftheruralworld,becauseofdistanceandthelackoftransportfacilities,iscompoundedbythepaucityoftheinformationmedia.

这是一句比较典型的英语句子,看似很长,实际上是个简单句。句子的主语是Theisolation,谓语是iscompounded,二者协调一致,聚集各种关系网络:oftheruralworld介词短

becauseof引导原因状语,其中又语构成主语后置修饰语,

包含了表达并列关系的连接词and衔接的两个名词短语。而介词by引导的短语附加在谓语后表示原因。从本例中不难看出,英文主干鲜明,但往往节外生枝,叠床架屋。

英语的“树状”架构在表述复杂思想时尤其明显。英语表达复杂思想时,往往开门见山,然后借助英语特有的连接手段和形式,进行空间搭架,把各个句子有机的组合起来。如例2:

Themoonissofarfromtheearththatevenifhugetreesweregrowingonthemountainsandelephantswerewalkingabout,wecouldnotseethemthroughthemostpowerfultele-scopeswhichhavebeeninvented.

这是典型的树状结构,以Themoonissofarfromtheearth为主干,通过that,evenif,and,which等连词和关系词“节外生枝,繁衍开来”。

相比之下,汉语句子则不像英语句子那样盘根错节,层层叠加。汉语重语感,重变通,组句自由度很大,句子长长短短,不刻意于形式整齐,而求意义通顺。句子结构像一根竹子一样,一节一节地接下去。如例3:

地大。物博。

中国地大物博。

老师说中国地大物博。

地理老师说中国地大物博。

我们听地理老师说中国地大物博。

汉语在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时往往借助动词,按照思

维程序、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或逻辑关系反映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等将句子内容在说明部分逐项交代出来,层层铺

句子流散疏放,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正如范仲英先开。

生所言:“汉语句子恰似一根春竹,一节之后又生一节,中间

(范仲英,1994:162)以《红楼梦》中的一段掐断无伤大雅。”

文字为例:

例4晴雯先接出来,笑道:“好啊,叫我研了墨,早起高兴,只写了三个字,扔下笔就走了,哄我等了这一天,快来给我写完了这些墨才算呢!”

一连十几个动词,却无太多连接,但并不凌乱,分句之

“如水在青石上轻快流动”的感觉。间似断还连,读后使人有

二“树状”与“竹状”的哲学根源与相对性普通语言学创始人洪堡特提出:“每一种语言里都包含

(伍铁平,1988:45)王力先生也曾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言:“子句与子句的关系,在中国语里,往往让对话人意会,而不用连词。我们研究中国文法,该从‘话像的结构’上着眼。说得浅些,就是体会中国人的心理。”(王力,2001:332)研究表明,各民族的语言都与各自的哲学和思维模式密切相关。从这一角度加以细致考察,必然有助于深入理解“树状”与“竹状”的成因。

西方的哲学崇尚形式论证,注重分析和实证,在论证和推演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逻辑和理性探索自然规律。亚里士多德创造的是非对错二值对立的古典形式逻辑一向被认为是形式论证的典范。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形式逻辑的三要素———概念、判断和推理,总结了两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归纳法和演绎法,并创立了演绎推理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亚里士多德相信,一切演绎的推论如果加以严格地叙述都是三段论式的。现代西方的

“三段论”为自然科学与人文哲学的研究都证实了它们是以

基础而衍伸出来的。逻辑性成了西方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英语国家沿袭上述思维模式,在文字表述时要求结构完整,脉络清晰,前后呼应,严密规范,倚赖各种连接手段承上启下。

不同于西方一脉相承的、繁复严谨的推演理论体系,中国古代哲学注重整体观,讲究“天人合一”、“万物皆备于

,从来不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我”谐统一,一种整体观念。中国哲学也讲究悟性,要人从整体上把握一个事物,悟出其中的内在关系,悟出事物之所以为事物的道理。因此,中国哲学注重整体观作用于语言的结果

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09No.11思考与言说

是汉语轻于对句子成分的细微分析,而重语感,重变通,句子结构灵活,形式多样,组合自由,少见逻辑 …… 此处隐藏:312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_树状_与_竹状_谈英汉句法差异及应对策略_王冬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