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字化学习建设和应用推广研究_省略_大学数字化学习_115_模式为例_黄海
时间:2025-04-04
时间:2025-04-04
第23卷现代教育技术V ol. 23 2013年第4期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o.4 2013
高校数字化学习建设和应用推广研究*
——以中山大学数字化学习“115”模式为例
黄海
(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广东广州 510275)
【摘要】中山大学数字化学习的建设和实践已历经8年,文章选取了2007年至2011年近5年的建设情况作数据分析,在数字化学习平台的选型搭建、使用定位、管理服务,以及混合式学习的大规模应用推广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数字化学习的多种成功的教与学模式,阐述了建立“115”模式,即一个总体策略、一种保障服务和五项机制,能有效推进高校数字化学习的建设和应用推广。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混合式学习;应用推广;“115”模式;Blackboard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4—0056—08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4.010
随着教学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使用E-learning教学平台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和校内课堂辅助教学。教学平台的有效使用,加强了教学管理和监控,促进了教学应用模式的转变,拓宽了教学渠道,提升了教学效率。随着高校E-Learning的推广发展,从最初的尝试和摸索,逐渐走入了规模化的应用,其本身也将从一个独立的学习系统,逐渐演变成为高校中一种有益补充的教与学方式,悄然融入到高校的教学培训、知识管理、人才管理和发展战略中。
本项目研究对推进高校数字化学习的建设和应用推广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一 中山大学数字化学习的发展历程
数字化学习建设是中山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全校师生建构一个先进、通用、能面向国际化教学的网络教与学环境。[1]经过近8年的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已经和“我的中大”门户系统实现了无缝链接,为全校师生提供24小时数字化学习服务,使全校师生在多校区的网络虚拟环境中能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并实现校内教学资源与远程教学资源的共享。
中山大学数字化学习从2004年7月开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是起步探索阶段。以平台引进为主线,我们进入了数字化学习建设的元年。在该阶段,学校分别引进了WebCT平台和Blackboard平台,在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获取了宝贵的建设经验。第二阶段是应用整合阶段,以平台合并、版本升级为主线,通过扩大教学应用,使更多课程加入平台并进行整合,充分适应了学校跨四个校区办学的教学需求。第三阶段是融合创新阶段,以开展大规模混合式教学应用为主线,教师使用平台开展教学深度应用,形成多种教学模式,较好地融入了全国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大环境。
图1 中山大学数字化学习建设的融合发展阶段图
二 中山大学数字化学习建设应用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学主管部门对数字化学习建设应用的定位是用于校本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堂的辅助教学和多校区远程教学,同时应用于网络远程教育。
从2007年3月开始,校本部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使用Blackboard教学平台。截止于2012年1月的统计显示,学校近5年数字化学习建设的总体情况是:在线课程涵盖了全校总共41个二级学院中的37个;在线课程总数为2051门,其中1314门用于校本部本科教育,202门用于研究生教育,535门用于远程教育;建设了包括经济类、管理类、MBA类、社科类、语言类、通识类、实验类、医药护技类和理工类等课程。
1 课程方面的数据统计
根据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管理日志,我们进行了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如图2和表1所示。
校本部的本科生课程共有1314门,占学校2011年度4031门本科课程数的32.6%;在1314门本科课程中,必修课830门,公选课282门,专业选修课202门,如图3所示。
56
57
图
2 不同学习对象的课程数(门)
图3 不同属性的课程数(门)
表1 校本部本科研究生课程分类表
课程类别 所属院系(中心)
课程数(门)教师用户数(人)
受益学生
用户数(人)
语言类
外语教学中心、翻译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汉语学院
463 167 14000
医药护技类
中山医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
药学院、各附属临床学院(眼科、肿瘤、影像、检验、康复)
202 337 3344 管理类、经济类、MBA 类
岭南学院、管理学院、国际商学院、资讯管理学院等 315 225 4718 社科类
人文科学学院、政务学院、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法学院、
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旅游学院
71 65 3009 理工类
生科院、化学院、海洋学院、理工学院、信科院、软件学
院、数计学院、地环学院等
162 169 10007 实验类、临床技能类
各校区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中心 34 13 2000 公共必修类 军事教研室
4 6 7800 通识类
博雅学院、通识教育部、教务部门 41 8 全校师生 公共服务类、技术支持类
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等
16 56 全校师生
中山大学数字化学习课程都是由教师主动提出申请开设的。经统计,在2007至2011年期间,每年 …… 此处隐藏:1224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下一篇:腊树中心学校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