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
发布时间:2024-08-25
发布时间:2024-08-25
课时作业(二十五)
一、选择题
1.(2011·江苏)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解析】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而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变化。种群数量越少,越易造成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 C
2.(2011·广东汕头质检)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
B.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D.隔离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 C
3.(2011·广东佛山质检理综)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太空射线能使种子发生定向变异
C.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D.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解析】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提供原材料。太空射线引起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变异。碱基对的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因此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 D
4.(2011·山东临沂质检)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
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
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
D.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不一致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自然选择是直接对表现型进行选择而不是基因型;长期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使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使生物发生进化;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答案】 A
·1·
5.(2011·山东烟台一模)下列关于生物遗传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个体数量一定比隐性性状个体多
B.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个体中易于表现
C.一对等位基因中,基因频率相等时,显性性状个体数量多
D.在一对等位基因中,基因频率大的一定是显性基因
【解析】一对相对性状中,适应环境的那个性状个体数量多,不一定是显性性状个体数量多;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在雌性个体中只有隐性纯合时才能表现,不如在雄性个体中易于表现;在一对等位基因中,基因频率大的一定是适应环境的性状。
【答案】 C
6.(2011·安徽名校模拟七理综)右图所示,某地生活着a1、a2、a3、a4不
同的种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1、a2、a3、a4之间可能存在着生殖隔离
B.a1、a2、a3、a4之间可能存在捕食关系
C.此地生物所含的全部基因构成基因库
D.a1、a2、a3、a4之间可能存在生存斗争
【解析】若a1、a2、a3、a4是四种不同生物的种群,则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也可能存在生存斗争,如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而不是指某地全部生物的基因。
【答案】 C
7.(2011·海南琼海一模)某果蝇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Aa占50%,aa的个体在幼虫时死亡。若该果蝇种群个体之间自由交配一代,F1中相关个体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AA的频率升高,a的频率降低
B.Aa的频率升高,a的频率不变
C.Aa的频率降低,a的频率升高
D.AA的频率降低,a的频率降低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A的基因频率=1/2+1/2×1/2=3/4,a的基因频率=1/4,自由交配一代,子代AA的基因型频率=9/16,Aa的基因型频率=6/16,aa基因型频率=1/16,淘汰掉aa个体,则子代AA的基因型频率=9/15,Aa的基因型频率=6/15,则A的基因频率=9/15+1/2× 6/15=4/5,a的基因频率=1/5。
【答案】 A
8.(2011·广东深圳调研一)有关突变和基因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突变可以改变核苷酸序列,不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
B.基因频率越大,基因突变率也越大
C.某人群的女性中正常者占99.5%,则色盲基因的频率为0.5%
D.自然界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有可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倒位;基因突变率与基因频率没有关系;C项中女性中色盲患者占0.5%,则色盲基因频率为
2
0.5%。
【答案】 D
9.(2010·广东佛山一模)人工建立一个数量足够大的果蝇实验群体,全部个体为杂合子,雌雄个
体数量相当。已知隐性基因纯合致死。观察群体中隐性基因的淘汰过程并建立数学模型,预测该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应该是()
【解析】假设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为A、a,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群体都是Aa,并且aa致
死,则Aa×Aa后代中只有Aa和AA个体存活,然后再进行随机杂交,AA
个体比例越来越大,隐
性基因频率越来越小,但是不会在10代之内变为0。
【答案】 B
10.(2011·苏北四市联考二)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变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表现型;只要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
【答案】 D
·3·
11.(2011·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一)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B.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有利性状在蜥蜴个体世代间不断保存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该岛上蜥蜴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
D.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共同组成为一个种群
【解析】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分别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是两个物种,组成的是两个种群。
【答案】 D
12.(2011·浙江宁波八校联考)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若干对家蝇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对),再将每组的子代分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则不接触DDT(如下表所示)。只选择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组的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组统统淘汰,将保留的部分再重复这样的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中逐代增加DDT的浓度,经过这样多代的重复,获得了具有很强抗药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
A.DDT具有诱导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的作用
B.由于长期使用DDT,使家蝇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C.家蝇抗药性原已存在,与是否使用DDT无关
D.家蝇抗药性形成是长期使用DDT的结果
【解析】先有变异后有选择,所以家蝇的抗药性不是使用DDT的结果,DDT的作用是选择出了抗药性的个体。题中B部分家蝇并没有使用DDT,B部分家蝇抗药性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并不是长期使用DDT的结果。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2010·海南)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下列问题。
·4·
·5· (1)该种群中a 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 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 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 、Aa 和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 、Aa 和aa 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解析】 (1)AA 、Aa 和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a 基因的频率为1
2×0.4+0.3=0.5。
(2)遗传平衡满足的条件是种群足够大、不发生基因突变、不发生自然选择、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子代中aa 的基因型频率为0.5×0.5=0.25。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由于保持遗传平衡,其后代中aa 的基因型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3)AA 、Aa 和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进行交配,若某一个体是AA 的可能性为0.3,与之交配的个体必然是AA ,即0.3AA ×AA ,子代为0.3AA ;同理0.3aa ×aa ,
子代为0.3aa ;0.4Aa ×Aa ,子代为0.4×14AA =0.1AA,0.4×12Aa =0.2Aa,0.4×14
aa =0.1aa 。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 、Aa 和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0.2、0.4。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其后代中AA 、Aa 和aa 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
【答案】 (1)0.5 (2)足够大 基因突变(或突变) 选择 0.25 不会 (3)0.4 0.2 0.4 会
14.(2010·天津高考)某地区从
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如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 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 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
(1)R 基因的出现是________的结果。
(2)在RR 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 、SS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 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3)1969年中期RR 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RR 基因型幼虫比SS 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
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基因突变(2)97%
(3)不再使用杀虫剂差
(4)SS在不使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
15.(2011·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理综)果蝇的自然群体中,第Ⅱ号染色体的变异很多。下表表示果蝇的三种第Ⅱ号染色体突变类型(A、B、C)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能力与野生型果蝇的比较(以野生型为100)。
较长时间后,类型________的基因频率会逐渐提高,进而形成一个新品种。如果这一新品种与原类型形成________,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物种。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知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如果果蝇生存环境的温度明显下降,则突变类型C相对最适应环境,所以C类型的个体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大,基因频率同时增大;如果新品种与原类型之间产生生殖隔离,则标志着新物种产生。
【答案】不定向性C生殖隔离
·6·
上一篇:钠离子交换器再生耗盐量公式
下一篇:孕期B超对照表和宫高腹围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