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精细化管理_提升政府行政管理效能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管
理视野
ConsumeGuide ManagementVision
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政府行政管理效能
■邓志辉(湖南省中共株洲市委党校管理教研部湖南株洲412008)
行政精细化管理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精细化操作为特征,致力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一种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手段,是增强行政队伍素质,提升政府形象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载体。笔者将企业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操作方法引入政府行政管理各部门,通过细化、量化、标准化、流程化、协同化等方法建立行政工作标准,形成一套统一、科学、系统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效能,构建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节约型政府。
一、当前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在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方面下了很大力气,精简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成立优化办和政务服务中心,推行首问责任制,开展执法检查和行风评议等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影响政府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构职能交叉,多头行政。政府机构比较庞大,在各行政部门之间,甚至部门内部之间,其职能、岗位的设置界限不清导致管理混乱,表现为:该管的没管住,不该管的管了;有利的大家争着管,无利的个个都不理;以罚代管,一管就死。譬如在食品行业,质监部门管生产领域,工商部门管流通,卫生部门管安全,几个部门分段管理,各有各的门槛,交叉执法,导致企业和商户无所适从。又如治理交通运输超载问题,经常出现交警、交通、公路等所谓联合执法,以罚代管。有一次,某市对于江西一货车因为超载被某区里一交警扣留“两证”,不能动弹,次日上午,高交大队前来巡查,当即拆掉货车前牌,不久,市交警直属大队也来执法,卸掉了后牌,弄得司机有苦难言。一些知情的外地司机戏言:车到某市,犹进“鬼门关”,干脆拒绝送货到该市,有的则停在城边卸货,有的则请人“了难”带路。
(二)办事程序冗长,效率低下。相对于过去来说,有些事项的行政审批环节虽然比前几年减少了一点,但前置条件仍然不少。例如兴办一个农产品加工基建项目,就涉及到发改委、国土、规划、教育、消防等20多个部门,从立项、征地、报建到产权确认,要盖100多个章,有的部门甚至内设的科室都要盖章,可谓是“一个衙门一条坎、一个环节一个章、一个公章一道费”。一个企业老总出国参加贸促会,要经“居委会办事处公安局纪委反贪局商务局组织部”7道门坎。为了简化程序、方便办事,各级政府都推行“政务中心”,其初衷良好,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些当事人反映,搞了一个政务服务中心,反而要部门、中心两头跑,费没少收一点,门槛却多了一道。此外,有的部门的个别领导对于职权范围内的事,该
拍板的不拍板,该决定的不决定,形成无休止开会、长时间议而不决。一旦出现失误,即以集体名义承担,这是行政低效率的重要根源。
(三)效能理念缺失,人浮于事。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如何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标,严格依法行政,充分体现政策水平、战略眼光、卓越的见识和运筹能力,力求效率高、效果佳,促进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协调发展,这就是每一位为政者应该具备的效能理念,但恰恰相反,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是以部门利益为中心,有利的事争着干,无利的事推着干。或者是不作为、慢作为,已日渐成为习惯,缺乏良好的效能理念,效率、效益、效果意识差。再者,由于机构臃肿,有的部门只能因人设事,部门领导干部多,虚职、副职多,造成了“职务贬值”,有职无责,有职无权。有不少部门,处级以上干部占到60%以上,官多兵少。官一多,一方面容易助长官僚主义,人为地阻碍了政令的畅通;另一方面,形成了多头领导,下属无所适从。
(四)行政成本高昂,浪费严重。近几年来,某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如设立会计局,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整合机关办公场所,规范机关资金管理等,但浪费现象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笔者调查了几个重量级的正处级单位,机关办公楼是高楼耸立,外表气势雄伟,里面富丽堂皇,建设面积在3000至5000平方米,人均办公建设面积在50至80平方米,几个局领导的办公室更如同五星级宾馆,有办公间、会客间、休息间、卫生间,所有陈设高档大气。有的行政单位占据城市交通要道或商业黄金码头,由于办公面积过大,自己用不了,临街的一至二层都改成门面,出租给它人经营以谋取部门利益。又如公车问题,在某市里,条件好的单位,领导(正副职)基本上是每人一台专车,配一专职司机,下面的每个科室也有一至两台办公用车。行政成本高的重点尤其是在吃喝方面,很多人认为只要自己不拿吃点喝点不算腐败,由于难于监管,操作起来随意性大,各单位招待费用总是居高不下上,浪费现象严重,群众意见比较集中。二、政府行政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