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地史学(15)
发布时间:2021-06-05
发布时间:2021-06-05
古生物学和地史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二)动物界:以出现大量裸露动物无硬骨骼(外壳)和小型硬壳动物为主要特征。主要有五个生物群:
1、晚前寒武淮南生物群:淮南小里桥组中,含有肉眼可见的蠕形动物化石,具明显的体环和头部构造。
2、前寒武末期西陵峡生物群:宜昌,小壳化石--震旦管壳生物群。
3、震旦高家生物群:陕南宁强;原始带壳动物和遗迹化石,其层位比梅树村生物群还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现最古老的带壳动物化石之一。
4、前寒武-早寒武过渡期的梅树村生物群:云南晋宁梅树村,以含丰富的多门类小壳动物为特征,并伴有大量遗迹化石,水母和节肢动物,为国际前寒武-早寒武过渡期出现三叶虫以前的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5、寒武早期澄江动物群:云南东部等广大地区是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门。由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组成,以含丰富的软体和硬体动物化石为特征。
国外伊(埃)迪卡拉动物群:发现了澳大利亚伊迪卡拉地区彭德石英岩中,层位相当于我国震旦上部,为裸露动物群,以水母、海胆、蠕虫类等为代表。
第四节 寒武纪
寒武纪名源于英国西部北威尔士的一个古代名一寒武山脉。本纪是早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始于5.7亿年,结束于5.1亿年,延续了6千万年。从早古生代开始,已能够严格的进行生物地层学研究,统的划分也才有了全球性对比意义。
一、生物界
一〉 生物界概况
从Z末到 l早期,已经出现了较为原始类型的生物群(伊迪卡拉生物群、梅树村、高家边、西陵峡(澄江 l)、淮南等生物群),但大部分都是无硬壳的印痕裸露动物,故而保存下来的比较稀少。地球历史发展到 ,很快就出现了大量的门类众多的较高级动物。这是地史中动物界第一次大发展时期,称寒武纪大爆发。 时期以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为特色,故称无脊椎动物的时代。各种生态环境的生物均已出现(底栖、浮游、游泳)。据报道,最多的为节肢动物,其中三叶虫约占化石存在总数的60%,所以又称三叶虫的时代,其次为腕足类,约30%,其它门仅占10%。 的植物界仍以海生藻类为主。
二〉重要生物门类及代表化石
1、三叶虫:是地层分与对比的主要今后据及建阶标准。
l :三叶虫一般形体狭长,头大尾小,眼叶大,多新月型、胸节多为主要特征。代表化石:拟小阿贝德虫、始莱德利基虫、湖北盘虫、古油栉虫。
2:多具强大尾刺、固定颊较宽阔,眼脊较平直为特征。山东盾壳虫、德氏虫、毕雷氏虫
3: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球节子类也是一类常见标准化石。蝴蝶虫、多尾刺、蝙蝠虫、具强大尾刺、假球梭子
2、腕足类:以无铰纲为主, 2后期才出现有铰纲(如正形贝)。无铰类多为几丁质外壳:小圆货贝、舌形贝等。
3、古杯:多形成于浅海,呈礁体产出。
下一篇:第一节---种子的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