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的安全技术(2)

时间:2025-04-04

制冷系统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点

氨泄露造成的中毒事故

(1)发生漏氨的急救措施 (2)氨对人体的危害(3)发生氨中毒的急救措施 (1)发生漏氨的急救措施

事故发生时,当班操作人员要沉着镇静,不应惊慌失措,以免乱开或错开机器设备上的阀门,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必须正确判断情况,组织有经验的技工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抢救。如是高压管道泄露,应立即停止压缩机运行,切断漏氨部位与系统连通的管道。若管道不长,可采用放空的办法,待管内余氨放完,并置换后进行补焊。如低压管道(如冷库内冷却设备)漏氨,应迅速查明漏点,关闭其供液阀。由于库房氨汽甚浓,可开风机排除,并用醋酸溶液喷雾中和。若条件允许,可启动压缩机将该冷却设备内氨液抽回。操作人员可根据制冷系统不同特点和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 (2)氨对人体的危害

氨是一种有毒的刺激性气体,常温常压下为气体,氨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人体。氨易溶于水,常作用于眼结膜、上呼吸道及其它暴露于空气中的粘膜组织,附着粘膜后,成为碱性物质,对粘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氨气被人体吸入后,当即出现咳呛不止,憋气、气急、流泪、怕光、咽痛等病症。如吸入氨气浓度很高时,还可出现口唇、指甲青紫等缺氧症状,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有的病人咽部水肿,甚至出现肺炎和肺水肿。能严重的刺激眼、鼻和肺粘膜。氨气不仅能通过呼吸道和皮肤造成人员的中毒事故,而且氨强烈的刺激性还会造成人对眼睛的伤害,严重者造成眼睛失明。慢性氨中毒还会引起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 氨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氨属于生碱性物质,当碱性物质与肌体蛋白结合后,形成可溶性碱性蛋白,并溶解脂肪组织,随着碱性物质的不断渗入深部组织,其创面不断加深。引起化学烧伤。

氨液溅到人体上,将吸收人体表面的热量汽化,热量失去过多则会造成冻伤。化学冻伤同时伴有化学烧伤。化学冻伤的症状是先有寒冷感和针刺样疼痛,皮肤苍白,继之出现麻木或丧失知觉,肿胀一般不明显,而在复温后才会迅速出现。

(3)发生氨中毒的急救措施

氨对人体草成的伤害,大致可分为三类:①氨液溅到皮肤上会引起冷灼伤的伤害。②氨液或氨汽对眼睛有刺激性或灼伤性伤害。③氨汽被人体吸入,轻则刺激器官,重则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制冷系统的安全技术(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